[发明专利]自检式流量计及其自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130.8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白茂森;白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洛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86 | 分类号: | G01F1/86;G01F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07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检 流量计 及其 方法 | ||
一种自检式流量计,包括管体,管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管体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法兰;管体外周通过轴承套设有磁环,磁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第一环体设有电磁波发射端,第二环体设有电磁波接收端;管体外壁还设有填充室和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与磁环传动连接,以使磁环的设置位置至少包括检测位和自检位;当磁环位于检测位时,填充室位于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的连线外侧;当磁环位于自检位时,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的连线贯穿填充室。在填充室内填充预设量的煤粉,当磁环在检测位工作预设时间后,即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切换至自检位,通过比对前后两次检测结果的差异,以辅助判断流量计是否发生检测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煤流量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检式流量计及其自检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粉体/颗粒物流量在线检测技术通常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主要有:有核射线法、静电电荷法、电容法、电磁波透射法等。
我司现有煤粉流量计采用的是电磁波透射法。其通过电磁波透射的方式来测量粉煤的密度和速度,用速度乘以密度乘以横截面积来计算粉煤的质量流量。对于密度测量,通过在管道一侧布置了一只电磁波发射器,另一侧布置了一只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的电磁波透过煤粉后,根据煤粉密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衰减,依据这个衰减量,就可以计算出粉煤的密度;对于速度的测量,则是沿粉煤流动的方向,布置了两对相同的电磁波传感器,每一对都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发射的电磁波透过煤粉后,将煤粉的流态信号携带出来,比对同一流态在两对传感器上的信号,就可以知道煤粉在两对传感器间的度越时间,用距离除以时间就得到了速度。
现有煤粉流量计缺乏自检手段,当煤粉流量计发生检测故障时,由于其仍能显示流量数据,现场操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自检式流量计及其自检方法,解决了现有煤粉流量计缺乏自检手段,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检式流量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管体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法兰;所述管体外周通过轴承套设有磁环,所述磁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朝向第二环体一侧设有电磁波发射端,所述第二环体朝向第一环体一侧设有电磁波接收端;所述管体外壁还设有填充室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磁环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磁环旋转,以使所述磁环的设置位置至少包括检测位和自检位;当所述磁环位于检测位时,所述填充室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的连线外侧;当所述磁环位于自检位时,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的连线贯穿所述填充室。
可选地,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管体外壁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圆柱齿轮、转轴和伞齿轮;所述齿条以可沿管体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板朝向管体一侧,所述转轴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外周套设有圆柱齿轮和伞齿轮,所述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磁环一侧设有伞齿圈,所述伞齿圈与伞齿轮啮合传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朝向管体一侧还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齿条一端固定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齿条沿管体轴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滑槽,所述齿条朝向安装板一侧至少设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滑块远离齿条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板夹设于限位板和齿条之间。
可选地,所述管体外周设有环状限位槽,所述轴承由两个半圆轴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轴承嵌设于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体内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轴承的外圈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磁环设有两个。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检式流量计的自检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检式流量计,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洛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孚洛泰(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