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0948.8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马侃;刘喆;何述明;童文海;李华;汤一彪;陆倩文;陶俊;陈凯;杨笑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B2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32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接方法,属于金属胶接技术领域。胶接方法通过在金属件与蜂窝件的接缝处设有保护件,然后金属件与蜂窝件通过胶体连接,压合金属件和蜂窝件后,胶体固化膨胀以形成胶层,从而实现金属件与蜂窝件的胶接,保护件的设置避免了溢出胶体与金属件的直接接触,以免去除溢出胶体时金属件的上表面受损;然后去除保护件上表面的溢胶,并根据所需胶层的厚度的预期范围,调节保护件的厚度;最后以保护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对胶层的上表面进行打磨,从而控制打磨后胶层的厚度,以提高胶接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胶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接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胶接由于其工艺简便且胶接处应力分布均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业中。根据胶接对象的不同可将金属胶接结构分为板板胶接结构和金属蜂窝夹层胶接结构。在金属蜂窝夹层胶接结构中需采用发泡胶以填充蜂窝件中的芯格,由于发泡胶会固化膨胀,从而在蜂窝件的表面上形成凸起的胶层,为了减小集中应力,提高疲劳寿命并保证胶接性能需要对胶层进行打磨。但常用胶接方法中的打磨并没有控制打磨后胶层的厚度,从而容易造成胶层过薄,产生弱胶接的现象,降低了金属蜂窝夹层胶接结构的胶接性能。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胶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接方法,能够控制胶层与蜂窝件的厚度差,以提高胶接结构的胶接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金属件与蜂窝件的接缝处设有保护件;
S2:所述金属件的待胶接面上设有胶体,所述蜂窝件设于所述金属件的待胶接面上,对所述蜂窝件和所述金属件进行压合,所述胶体固化膨胀以形成胶层;
S3:去除所述保护件上表面的溢胶,并根据所需所述胶层的厚度的预期范围,调节所述保护件的厚度;
S4:以所述保护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对所述胶层的上表面进行打磨。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1中的所述保护件包括多个压敏胶带,多个所述压敏胶带沿所述蜂窝件的厚度方向依次叠合。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3具体包括:
S31:撕掉所述保护件最上层的所述压敏胶带;
S32:根据所述胶层的厚度的预期范围,选择合适的所述压敏胶带的数量。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4具体包括:
S41:将打磨件的打磨面同时与所述保护件的上表面、所述胶层的上表面相接触,以实现对所述胶层的打磨。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4还包括:
S42:通过检测件测量打磨后所述胶层的厚度。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检测件包括:
滑轨;
支撑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滑轨上;
测量件,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测量件包括检测头,当所述检测头与所述金属件的上表面接触时,用于测量所述金属件的厚度;当所述检测头与所述胶层的上表面接触时,用于测量所述胶层与所述金属件的厚度之和。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检测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定位件沿水平方向开设定位孔,所述检测头穿过所述定位孔,以实现对所述检测头的定位。
作为上述胶接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步骤S42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0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