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6420.3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勇;芦鑫淼;秦敬灿;朱新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C251/86 | 分类号: | C07C251/86;C07C249/16;C07C241/04;C07C243/38;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施春花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识别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荧光探针分子内含有席夫碱结构及三个苄基集团。本发明提供的锌铝离子荧光探针具有双机制、双响应、高灵敏度性和高特异性、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影响、易被细胞摄取、细胞毒性低等特点。将该探针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可以对血清中的锌含量进行定量检测,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提供宝贵信息。将其与前列腺癌血清PSA检测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避免血清PSA处于灰度区间内的患者的穿刺诊断需要,进而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前列腺癌是男性患病率最高的癌症,且近些年来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正常的前列腺中,腺体细胞结构完整,腺体功能正常,血清中的PSA水平一般低于1ng/mL。但是当前列腺发生癌变后,前列腺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被破坏,导致细胞表面的抗原泄露进入血清中,血清PSA水平升高。因此一般前列腺癌患者相较于正常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PSA含量。尽管血清PSA含量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重要诊断生物标志,但由于在一些良性前列腺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局部炎症、感染等)过程中,也伴随着血清PSA水平的升高,因此血清PSA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缺乏确定性和特异性,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前列腺发生癌变后,腺体内及血清中锌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在非癌性病变中,则未观察到血清锌含量的明显变化。血清中锌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血清PSA含量评估的互补和参照,用于实现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对于游离锌的检测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其中电感耦合等离体子质谱(ICP-MS)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是该检测方式受限于仪器和检测价格昂贵,在推广和应用于临床过程中存在困难。荧光探针由于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及可视化检测等多种优点,在医学诊断和检测等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瞩目。
目前也存在多种锌响应的荧光探针,此类探针大多具有一个可与锌特异性识别配位的2-甲吡啶氨基基团。首先在荧光分子中通过安装该基团,借由该基团和荧光分子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PET)猝灭荧光分子自身荧光,当识别基团特异性的和游离的锌离子配位后,PET效应被阻断,荧光恢复。通过恢复荧光的荧光强度即可对锌离子进行定量检测。但是,此类探针大多具有聚集荧光猝灭(ACQ)效应,即在固态和聚集状态下荧光发生猝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是一类在分散体系中不产生荧光或者荧光微弱,但在聚集状态下可产生明显荧光的分子,开发锌响应的具有AIE荧光探针,可以有效避免荧光探针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浓度、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原因发生聚集而导致的荧光猝灭,提高检测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机制、双响应的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双机制、双响应的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双机制、双响应的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3,4,5-Tris-benzyloxy-benzoic acid(2-hydroxy-benzylidene)-hydrazide,缩写HL),其结构式为: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将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与苄基氯在碳酸钾作为缚酸剂条件下,通过取代反应得到3,4,5-三苄氧基苯甲酸甲酯,接着3,4,5-三苄氧基苯甲酸甲酯肼解得到3,4,5-三苄氧基苯甲酰肼,3,4,5-三苄氧基苯甲酰肼和水杨醛通过缩合反应得到所述探针。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锌铝离子识别荧光探针在检测血清锌铝含量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6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