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2877.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恺;史尤杰;陈满;侯婷;李勇琦;许树楷;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H02J3/48;H02J7/00;H02J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协同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储能系统中的各分系统的各项静态评估指标和各项动态运行指标的来综合评估各分系统的运行状况,根据上述综合运行状况实时生成各分系统的功率控制指令,实现大容量和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根据各分系统的各项静态评估指标的权重和数值,计算得到各分系统的静态评估指标评价结果;根据各分系统的各项动态运行指标和权重的数值,得到各分系统的动态运行指标评价结果;通过计算各分系统的静态评估指标评价结果和动态运行指标评价结果得到各分系统的综合指标评价结果;通过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和总功率指令,得到各分系统的功率指令,用于协同控制各分系统。能够全面考虑电池储能系统的经济、安全、技术因素,生成各分系统功率指令,实现大容量和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协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协同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提升电力系统对规模化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电池储能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随着新能源发电在电网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储能系统的容量也逐渐从过去的千瓦时级发展到近年来的百兆瓦时乃至吉瓦时级。
根据目前功率器件水平,单个储能分系统的功率一般为500kW~2MW。因此大容量储能电站或储能系统往往是由多个储能分系统交流侧并联构成,参见如图1所示,多个功率独立可控的储能分系统在交流输出侧并联汇集于400V母线,并通过升压变压器接入10kV母线,其中R为分系统个数。实际运行时,该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平台通过通讯线获得上层调度下达的总功率指令Psum,然后根据各分系统的额定容量及其当前电量,将功率指令合理拆分下达至各分系统,协调各个储能分系统的储电容量和性能。
现有技术的协调控制方法进行功率指令分配计算时仅以一项技术指标为依据,即根据电池电压、电池荷电状态或电池健康状态来协调控制各储能分系统的充放电量。此类控制方法目标单一,无法满足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基于储能系统的静态参数和动态运行指标来综合评估各储能分系统的运行状况,根据上述综合运行状况实时生成各分系统的功率控制指令,实现大容量和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协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储能系统的总功率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中各分系统的额定容量;
根据预设需求指标,设置所述各分系统的各项静态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各项动态运行指标的权重;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参数,并根据所述参数确定所述各分系统的各项静态评估指标的数值,根据所述各分系统的各项静态评估指标的权重和各项静态评估指标的数值,计算所述各分系统的静态评估指标评价结果;
实时获取所述各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气量,并根据所述电气量计算所述各分系统的各项动态运行指标的数值,根据所述各分系统的各项动态运行指标的权重和各项动态运行指标的数值,计算所述各分系统的动态运行指标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各分系统的静态评估指标评价结果、所述各分系统的动态运行指标评价结果和所述各分系统的额定容量,计算所述各分系统的综合指标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各分系统的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和所述总功率指令,实时计算所述各分系统的功率指令,并下发给所述各分系统执行。
优选地,所述获取储能系统的总功率指令和所述储能系统中各分系统的额定容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储能系统的总功率指令Psum,其中,Psum为正时,所述储能系统为放电工况;Psum为负时,所述储能系统为充电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不燃烧固体烟弹
- 下一篇:交通量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