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2095.3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栗琳;刘志辉;朱泽卿;谭涛;齐世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自动 分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分类结构和收纳结构,分类结构包括筒壁、桶盖、分类部和底板;收纳结构包括底部平台、十字隔板和四个收纳抽屉;分类结构还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传感器、摄像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用户将垃圾投入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后,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就能实现对垃圾的自动分类,非常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可进行商业化生产。融合了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多种功能;而且应用范围广泛,适用场所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不仅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而且相应地方政府也针对垃圾分类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由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烈、分类知识欠缺、分类过程繁琐等导致分类成效不理想,所以出现了智能垃圾桶。例如,在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智能垃圾桶扫描该二维码获取垃圾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将单片机应用到垃圾桶内控制其自动开关;再例如,对垃圾桶的入口形状进行了设计,只有特定形状的垃圾才能扔进,从而实现垃圾分类等。然而,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垃圾桶的分类效果并不好,所以目前大多数居民家中使用的垃圾桶仍然是最普通的一种,智能垃圾桶的普及程度还未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及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包括分类结构和设置在所述分类结构下方的收纳结构,所述分类结构包括筒壁、覆盖在所述筒壁上且开设有垃圾入口的桶盖、设置在所述筒壁内且位于所述桶盖开口下方的分类部以及位于所述分类器下方的底板;所述分类部包括两个连接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筒壁形成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的初始位置与所述垃圾入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和所述扇形区域的形状相匹配;两个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形成一个收纳空间;
所述收纳结构包括底部平台、设置在所述底部平台上的十字隔板以及四个收纳抽屉,所述四个收纳抽屉设置在所述十字隔板分割成的四个区域内,所述四个收纳抽屉为上开口结构用以接收所述分类结构中的分类部扫下来的垃圾;
所述分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壁内部的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一传感器、摄像头、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扇形区域内,用于在感应到有垃圾进入两个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形成的收纳空间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平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垃圾的图像信息,采用垃圾分类模型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垃圾的所属类型,并根据所述所属类型生成第一电机控制信号和第二电机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机控制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机进行控制,所述第二电机控制信号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机进行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分类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底板转动;所述分类部和所述底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所述扇形区域内的垃圾扫入所述所属类型对应的收纳抽屉中。
一种垃圾自动分类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上述垃圾自动分类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S110、所述第一传感器在感应到有垃圾进入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筒壁形成的收纳空间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对应的电平信号;
S120、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电平信号时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垃圾的图像信息,采用垃圾分类模型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垃圾的所属类型,并根据所述所属类型生成第一电机控制信号和第二电机控制信号;
S130、所述第一电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电机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以使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分类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电机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机,以使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底板转动;所述分类部和所述底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所述扇形区域内的垃圾扫入所述所属类型对应的收纳抽屉中。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赤泥放射性屏蔽剂及屏蔽赤泥放射性的方法
- 下一篇:引线框架及半导体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