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713.2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举;许飞;赵跃林;李伟杰;王丹丹;王震;李晓美;杨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郑州图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4 | 代理人: | 郭一路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pack 堆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室温条件下,将固定尺寸型号的电芯,从电芯存储区域内取出,在电芯正面区域内粘贴固定规格的双面胶带,胶带不能覆盖电芯条码信息,再将电芯在标准模具内按要求摆放堆叠;该模具一侧与电芯侧边贴合并保持0‑3mm的间隙,模具中间有与极耳尺寸相匹配的极耳卡槽,保证电芯上下堆叠过程极耳对齐,以此保证电芯堆叠后,端板安装良好,极耳焊接对齐平整,无极耳焊接对齐不良模块;本发明具有对齐工整、保证焊接效果、成品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软包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已经广泛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摄像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军事国防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强,不同型号的电芯,对应不同电池包订单,电池模块自动生产线难以同时满足多种规格的模块需求。
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是指锂离子电池经配组后,组装模块过程中,需先对一定数量的电芯进行叠加,再进行极耳端板的安装、焊接,电芯叠加过程中需保证电芯本体上下对齐,以及电芯正负极耳分别上下对齐,保证极耳与端板焊接长度符合工艺要求,无虚焊、过焊;传统的PACK堆叠方式是在模具内以电芯本体侧边为基准,将电芯本体上下对齐,但该基准不能保证电芯正负极耳上下对齐,存在正负极耳与端板焊接过程中出现极耳对齐度不良、焊接不良等不良模块的产生,造成整个模块的返修及报废,生产成本高;因此,提供一种对齐工整、保证焊接效果、成品率高的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齐工整、保证焊接效果、成品率高的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室温条件下,将固定尺寸型号的电芯,从电芯存储区域内取出,按正负极标识放置于桌面上,在电芯正面区域内粘贴固定规格的双面胶带,双面胶带不能覆盖电芯条码信息,双面胶带平整覆盖于电芯表面;
步骤2);确认模具的极耳卡槽间距、极耳卡槽宽度与工艺要求电芯长度尺寸、电芯极耳宽度尺寸一致;
步骤3):电芯正面朝上,将电芯极耳沿模具的极耳卡槽区域缓慢向下放置;
步骤4):依次将电芯按照标识顺序摆放,并保证上下电芯极耳侧边对齐,在堆叠摆放电芯过程中,还需确认电芯长度是否超出极耳卡槽间距、电芯距模具侧边间隙是否过大、电芯极耳外露尺寸是否一致 、电芯本体侧边是否上下对齐;
步骤5):挑出上述步骤中长度超出极耳卡槽间距电芯、电芯距模具侧边间隙过大电芯、电芯极耳外露尺寸不一致电芯、电芯本体侧边上下不对齐电芯堆叠的模块进行返修,确认合格的模块流转至下工序正常生产使用。
所述步骤1)中,固定尺寸包含电芯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电芯极耳外露尺寸,电芯正面区域为电芯上有条码标识的一面。
步骤4)中,所述的标识是根据堆叠层数对应的正负极耳放置顺序和不同层数的极耳顺序按照工艺要求制作而成,所述的标识贴于模具的一侧。
所述步骤5)中,确认模块合格是从电芯长度没有超出极耳卡槽间距、电芯距模具侧边间隙为0-3mm、电芯极耳外露尺寸一致 、电芯本体侧边上下对齐来确定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PACK堆叠的方法,通过确认模具的极耳卡槽间距、极耳卡槽宽度与工艺要求电芯长度尺寸、电芯极耳宽度尺寸一致;本发明在堆叠过程中在保证上下电芯极耳侧边对齐外,可及时挑出长度超出极耳卡槽间距电芯、电芯距模具侧边间隙过大电芯、电芯极耳外露尺寸不一致电芯、电芯本体侧边上下不对齐电芯,确保堆叠整齐,提高焊接效果,减少返修率;本发明具有对齐工整、保证焊接效果、成品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堆叠模具内放置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