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突变株及利用其的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0129.5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4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柳美;文珉雨;洪寅杓;朴硕贤;朴俊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60;C12P13/08;C12R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崔兰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赖氨酸 生产能力 得到 提高 谷氨酸 杆菌 突变 利用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突变株及利用其的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上述突变株通过使编码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基因的表达增加或增强,从而与亲本菌株相比,可以提高L‑赖氨酸的生产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突变株及利用其的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L-赖氨酸是人体或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必要氨基酸,必须从外部供给,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利用了细菌或酵母之类的微生物的发酵而生产的。L-赖氨酸的生产可以利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野生型菌株或者以提高其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方式转变的突变株。近年来,为了改善L-赖氨酸的生产效率,以多用于L-氨基酸和其它有用物质的生产的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等微生物为对象,适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而开发了具有优异的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各种重组菌株或突变株及利用其的L-赖氨酸生产方法。
根据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38038号和第10-2139806号,通过变更对包含与L-赖氨酸生产有关的酶的蛋白质进行编码的基因的碱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来增加该基因的表达或者剔除不必要的基因,从而可以提高L-赖氨酸生产能力。此外,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20-0026881号中公开了为了增加对参与L-赖氨酸生产的酶进行编码的基因的表达而将基因的现有启动子变更为具有强活性的启动子的方法。
如上所述,开发了增加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各种方法,但与L-赖氨酸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酶、转录因子、运输蛋白质等蛋白质的种类达到数十余种,因此关于根据这样的蛋白质的活性变化的L-赖氨酸生产能力是否增加,事实上仍需要大量的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38038号
韩国授权专利第10-2139806号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20-002688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突变株。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了上述突变株的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来开发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新型突变株而进行了研究,结果确认了在将编码作用于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步骤的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lysA基因的启动子中的特定位置的碱基序列进行置换时,L-赖氨酸生产量增加,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活性增强而L-赖氨酸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突变株。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diaminopimelate decarboxylase)”是指在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步骤中分解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heptanedioate,mDAP)的碳键而对生成二氧化碳和L-赖氨酸的反应进行催化的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象株式会社,未经大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