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驱动门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7252.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2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H·保罗·茨维·林登;克里斯多夫·马修·拉耶夫斯基;康斯坦丁·马诺列斯库;詹姆斯·帕森斯·沙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14 | 分类号: | E05B81/14;E05B81/20;E05B81/70;E05F15/616;E05B8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动力 驱动 推进器 | ||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可移动地安装至车身的门。门具有动力闩锁和电动致动器,电动致动器将柱塞从门的内侧延伸和缩回。控制器开锁动力闩锁并且致动电动致动器,使得柱塞接触车身并且推开门。然后,当门打开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致动器以缩回柱塞。
本申请是2017年08月03日提交的标题为“用于车辆门的动力驱动门推进器”、专利申请号为201710657418.3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具有动力门打开机构的车辆门,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门,其具有动力闩锁和动力打开机构以部分地打开门,使得不需要外部门把手。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出各种车辆门闭锁和打开机构。例如,被动进入被动启动(PEPS)系统通常包括将安全码传输到车辆的无线“遥控器”。当携带授权遥控器的用户接近车辆时,用户可以将手插入与把手邻近的开口中。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手并解锁车辆门。然后用户抓握把手并向外移动把手以开锁并打开门。在这种类型的装置中,把手机械地连接到门闩机构中的棘爪,使得把手的移动将棘爪机械地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允许闩锁的卡爪或卡钩移动并使撞针脱离,以允许车辆门打开。
还开发了动力门闩锁机构。动力门闩锁机构可包括动力致动器,其移动棘爪以允许卡爪移动以使撞针脱离。因此,在动力门闩锁中,不需要移动门把手,因为动力致动器将棘爪移动到释放位置以允许门打开。动力闩锁可包括锁机构或锁状态,其要求接收授权密码和/或其他输入以在开锁动力闩锁之前解锁动力闩锁。具有动力闩锁的已知车辆门包括门上的外部把手,由此用户可以在门开锁之后抓握把手以手动打开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不具有外部把手的车辆门。车辆门包括配置成可枢转地安装到车辆车身结构的第一侧边缘部分和与第一侧边缘部分相对的第二侧边缘部分。车辆门把手包括动力闩锁机构,动力闩锁机构具有第一电动致动器,第一电动致动器可致动以开锁闩锁机构以允许车辆门打开。车辆门还包括没有外部门把手的外侧。车辆门还包括动力门推进器机构,其包括柱塞和第二电动致动器,第二电动致动器可致动以将柱塞在缩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柱塞接合车辆车身并且将门推到部分打开位置以在第二侧边缘部分和车辆车身之间限定间隙,由此用户可插入一部分手并且将门拉到完全打开位置。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安装在门中的控制器。或者,控制器可安装在主车辆中。控制器配置成致动第一电动致动器以开锁闩锁机构。控制器还配置成第一次致动第二电动致动器,以将柱塞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以部分地打开车辆门。控制器还配置成第二次致动第二电动致动器,以在门打开时将柱塞从延伸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在柱塞缩回之后,门可关闭而不受柱塞的干扰。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可移动地安装到车身的门。门具有动力闩锁和电动致动器,电动致动器将柱塞从门的内侧延伸和缩回。车辆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开锁动力闩锁并且致动电动致动器,使得柱塞接触车身并且将门推开,随后致动电动致动器以缩回柱塞。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在不抓握车辆的外部把手的情况下将车辆门从车辆的外侧打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动力门闩锁解锁和开锁。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门上的电动致动器致动并且将柱塞从门的内侧延伸,使得柱塞推动车辆的车身并且至少部分地打开门,以在门的边缘和车辆的车身之间形成间隙。然后用户将一部分手插入间隙中并且拉动门以移动门进一步打开。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门上的电动致动器致动并且在门打开时缩回柱塞。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下列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的学习可以理解和领会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目标、以及特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处于闭合位置的车辆门的部分局部等距视图;
图2为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车辆门的部分局部等距视图;
图3为动力门推进器机构的部分局部视图,其示出了处于缩回位置的柱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