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6959.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顾玮;李玉环;郝小江;陈俊磊;高荣梅;熊燕;黄烈军;苑春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31/1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芫花 制备 冠状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羟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选用天然产物羟基芫花素进行抗两种人冠状病毒的活性研究,发现羟基芫花素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感染细胞,并且羟基芫花素治疗冠状病毒的疗效显著。此外,羟基芫花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为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更多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羟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 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因其包膜表面有一圈形似日冕的棘突而得名,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其宿主包括人类、脊椎动物和无脊 椎动物。近年来冠状病毒(Coronavirus,常简写为CoV)的频繁出现和感 染暴发表明,其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65 年分离出人冠状病毒至今,共发现了7种人冠状病毒可使人类致病。从2003年的SARS-CoV到2019年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均反映了冠状病毒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es,HCoVs)感染主要是指感染 人类的α或β类CoV。其中β类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 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 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其中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为高致病 性HCoV,其跨种传播和流行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全球公共卫生 及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据统计,5%~30%的人呼吸道感染是由HCoV-OC43和 HCoV-229E引起的。但由于此类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致死率较低, 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也没有针对这些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 物。随着2003年SARS-CoV、2012年MERS-CoV以及2019年 2019-nCoV的爆发,尤其是2019-nCoV在全球的爆发,抗冠状病毒 药物的研究也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由于病毒的变异性高,所以 能够具有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研究也成了重中之重。
目前常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阿比尔多等对于冠状病毒有一定 作用,但是容易产生溶血性贫血等副作用。因此,目前的市场导向仍 然是寻找高效低毒的抗冠状病毒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羟 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数据证 明,羟基芫花素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 HCoV-229E感染宿主细胞。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羟基芫花素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通过 外源性添加羟基芫花素进行了抗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 HCoV-229E的细胞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羟基芫花素对于上述两种冠 状病毒具有显著的效果,其IC50分别为4.77±0.87μg/ml(HCoV-229E)和1.23±0.34μg/ml(HCoV-OC43),药效显著高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 巴韦林(RBV)对于HCoV-229E(IC50=5.67±1.36μg/ml)和HCoV-OC43 的抑制效果(IC50=2.13±0.76μg/ml)。
整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试验数据表明,羟基芫花素抗冠状病毒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