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6192.1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民;孙臣;席亚伟;王佳凯;郝斐斐;盛守祥;贾文芹;王旭洲;刘宁宁;王鲁刚;刘玉玺;路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47 | 分类号: | D03D15/47;D03D15/217;D04B1/14;D04B21/00;D06L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牟京霞 |
地址: | 25661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液 着色 竹纤维 面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方法,织造该面料的纱线由原液着色竹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该纱线中,原液着色竹纤维重量占比5‑25%,棉纤维重量占比75‑95%。该生产方法的主要为:卷染机退浆,退浆酶:10‑16克/升,精炼剂10‑16克/升,渗透剂2克/升;退浆过程中,酶退温度为60‑70℃,时间为50‑60分;再经95℃水洗40‑60分钟,换水两次;65℃水洗15‑20分钟,换水一次;常温水洗15‑20分钟,完成退浆。该面料具有成本低、色牢度高、抗起毛起球好、扇形撕破强力高的优点,且该面料的手感细腻丰满、蓬松,品质有益。该生产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过程易控、化学助剂用量少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常见的纺织品有服装纺织品、床上用品等,这些纺织品常与人们的身体直接接触。在纺织品面料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化学助剂,用以使面料的色牢度提高,减少面料在洗涤、长期光照等情况下发生严重褪色现象。化学助剂是一类合成试剂,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对生态环保面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原液着色竹纤维是一种绿色纤维,具体是一种将着色剂添加到竹纤维纺丝液中,生产出的具有多种色彩的新型绿色纤维,使用原液着色纤维纺织的面料,省去了织物的染色环节,可以减少化学助剂的使用,因此,原液着色竹纤维作为一种环保型纤维,其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原液着色竹纤维本身具有价格高、缩水率和湿强差的缺点,使其生产的面料成本高、色牢度差、抗起毛起球能力差及扇形撕破强力低,因此,限制了原液着色竹纤维的大量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面料具有成本低、色牢度高、抗起毛起球好、扇形撕破强力高的优点,且该面料的手感细腻丰满、蓬松,品质优异。生产该面料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过程易控、化学助剂用量少的优点,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织造该面料的纱线由原液着色竹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
在该纱线中,原液着色竹纤维重量占比5-25%,棉纤维重量占比75-95%。
由于原液着色竹纤维具有价格高、缩水率差、湿强及抗起毛起球性能差的缺陷,因此,控制原液着色竹纤维和棉纤维的重量比,以降低面料成本、提高面料的品质。
优选的,由原液着色竹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纱支为16-60S。
上述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主要过程为退浆工序,退浆工序具体如下:
采用卷染机设备退浆,退浆酶:10-16克/升,精炼剂10-16克/升,渗透剂2克/升;
退浆过程中,酶退温度为60-70℃,时间为50-60分;再经95℃水洗40-60分钟,换水两次;65℃水洗15-20分钟,换水一次;常温水洗15-20分钟,完成退浆;
退浆酶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能快速有效的去除面料上的淀粉浆料。
优选的,所述退浆酶为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助剂分公司的HF-2000L,所述精炼剂为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助剂分公司的HF-JL8,所述渗透剂为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助剂分公司的HF-JL7。
优选的,所述原液着色竹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中,还包括烧毛工序、拉幅工序和预缩工序。
优选的,所述烧毛工序为:烧毛方式采用一正一反,车速90-110米/分,火焰温度为1000-1100℃,风压18-20Mbar;通过烧毛工序能够有效去除织造纺纱过程中面料表明的绒毛,使面料布面更加光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