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侦察信号的智能收缩天线雷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4039.5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府;匡思锋;李绍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驰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2 | 分类号: | G01S13/02;G01S7/02;H01Q1/12;H01Q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11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侦察 信号 智能 收缩 天线 雷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侦察信号的智能收缩天线雷达装置,包括承载基座、收纳腔、收纳柱、主伸缩驱动柱、辅助驱动柱、承载柱、板状天线、承载座、驱动控制电路,收纳腔嵌于承载基座内,下端面通过主伸缩驱动柱与承载基座连接,收纳柱下端面与收纳腔外侧面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承载座上端面板状天线连接,下端面通过至少两条辅助驱动柱相互连接,收纳柱内均设一条承载柱,承载柱与收纳柱底部通过辅助驱动柱连接,承载柱外侧面与板状天线连接。本发明的驱动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基座外侧面,并与主伸缩驱动柱、辅助驱动柱、板状天线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可有效实现多频段、全方位进行无线信号侦测作业的需要,另外本发明在运行中可实现快速进行雷达天线收纳及展开作业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侦察信号的智能收缩天线雷达装置,属于雷达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信号侦查雷达进行操作中,雷达天线的展开及收缩作业往往均是通过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操作,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雷达天线展开及收缩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雷达天线操作的灵活、便捷性和操作成本;另一方面也导致在雷达收缩操作中,无法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雷达天线的收缩、展开方向及精度,从而导致雷达天线在信号侦查时的有效覆盖范围小,检测精度及灵敏度也相对较差,并易受到地形等条件限制而导致雷达天线在进行信号侦查时的灵活性和精度均受到较大的影响。
此外,传统的雷达收缩装置也往往仅能满足对雷达天线的收缩收纳作业,也无法有效辅助调节雷达天线的运行状态和对雷达天线提供抗损防护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了雷达天线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侦察信号的智能收缩天线雷达装置,通过雷达展开及收纳过程达到调整雷达天线运行方向、效率的目的,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雷达天线操作使用的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侦察信号的智能收缩天线雷达装置,包括承载基座、收纳腔、收纳柱、主伸缩驱动柱、辅助驱动柱、承载柱、板状天线、承载座、驱动控制电路,收纳腔嵌于承载基座内,其轴线与承载基座上端面呈0°—90°夹角,收纳腔下端面通过主伸缩驱动柱与承载基座槽底连接,且主伸缩驱动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基座槽底机收纳腔下端面铰接,收纳柱至少一条,收纳柱下端面与收纳腔外侧面间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其轴线与收纳腔轴线呈0°—120°夹角,承载座若干,各承载座轴线与收纳腔轴线垂直分布并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承载座上端面均与一个板状天线连接并平行分布,相邻两个承载座侧表面间通过弹性铰链铰接,下端面通过至少两条辅助驱动柱相互连接,且辅助驱动柱两端分别与承载座下端面铰接,辅助驱动柱轴线与承载座轴线垂直分布并沿承载座轴线方向均布,承载柱数量与收纳柱数量一致,且每条收纳柱内均设一条承载柱,与承载柱同轴分布并滑动连接,且承载柱与收纳柱底部通过辅助驱动柱连接,承载柱外侧面另与至少三条板状天线连接,且板状天线后端面与承载柱外侧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其轴线与承载柱轴线呈0°—180°夹角,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基座外侧面,并与主伸缩驱动柱、辅助驱动柱、板状天线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且各板状天线间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收纳腔包括承载腔、太阳能电池板、导向齿条、驱动齿轮、驱动电机及导向滑轨,其下端面通过铰链与承载基座底部铰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覆在承载腔前端面,所述导向滑轨共两条,对称分布在承载腔轴线两侧并与承载腔侧壁内表面连接,所述导向滑轨与承载腔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滑轨内设至少三个沿导向滑轨轴线方向均布的驱动齿轮,且两导向滑轨内的驱动齿轮对称分布,同一导向滑轨内的驱动齿轮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嵌于承载腔外表面,所述导向齿条与承载座侧表面连接,嵌于导向滑轨内与导向滑轨轴线平行分布并与驱动齿轮拟合,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电机均与驱动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驰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驰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