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NB-IoT簇节点信息融合的NB终端高精度定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2523.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5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梅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芯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H04W4/02;H04W40/10;H04W4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张国香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b iot 节点 信息 融合 终端 高精度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NB‑IoT簇节点信息融合的NB终端高精度定位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同时搭载5G网络和NB‑IoT网络的目标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节点信息在预设簇节点数据库中选择目标簇节点,将所述目标簇节点和5G网络以及NB‑IoT网络接入到预设定位框架中,检测目标NB终端发出的NB‑IoT信号,基于NB‑IoT信号,利用所述预设定位框架中的5G网络结合目标簇节点的第一坐标对目标NB终端进行定位,获取第一定位结果,利用预设定位框架中的NB‑IoT网络解析出NB‑IoT信号的DOA估计值,根据所述DOA估计值获取目标NB终端的第二定位结果,将第一定位结果和第二定位结果进行归一化加权处理以获得目标NB终端的实际位置。既保持NB‑IoT的低功耗和低成本特性又提高了最终的终端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NB-IoT簇节点信息融合的NB终端高精度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产生了用于传感和控制的大量连接需求。这种需求对连接速率的要求不高,但对功耗和成本非常敏感,并且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在无线定位中,窄带物联网(NB-IoT)的定位精度较差,而蜂窝网络借助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角(DOA)信息等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是,当前的3G/4G网络无法承载大量的IoT连接。预计第五代通信系统(5G)可以满足IoT连接的需求,并且5G和NB-IoT网络的进一步集成有望有效提高NB-IoT网络的定位精度。因此,用于融合网络研究的高精度定位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学术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NB-IoT终端定位方法为通过NB-IoT基站的位置以及待定位终端的指纹特征信息来确定待定位终端的具体位置,但是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由于NB-IoT网络的定位精度不高从而导致最终的终端定位结果存在误差甚至定位错误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显示出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5G/NB-IoT簇节点信息融合的NB终端高精度定位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由于NB-IoT网络的定位精度不高从而导致最终的终端定位结果存在误差甚至定位错误情况的发生,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的问题。
一种基于5G/NB-IoT簇节点信息融合的NB终端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同时搭载5G网络和NB-IoT网络的目标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节点信息在预设簇节点数据库中选择目标簇节点;
将所述目标簇节点和5G网络以及NB-IoT网络接入到预设定位框架中;
检测目标NB终端发出的NB-IoT信号,基于所述NB-IoT信号,利用所述预设定位框架中的5G网络结合目标簇节点的第一坐标对目标NB终端进行定位,获取第一定位结果;
利用预设定位框架中的NB-IoT网络解析出NB-IoT信号的DOA估计值,根据所述DOA估计值获取目标NB终端的第二定位结果;
将所述第一定位结果和第二定位结果进行归一化加权处理以获得目标NB终端的实际位置。
优选的,所述获取同时搭载5G网络和NB-IoT网络的目标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节点信息在预设簇节点数据库中选择目标簇节点,包括:
分别统计5G网络工作的第一数量个第一节点和NB-IoT网络工作的第二数量个第二节点;
获取每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历史广播信息;
根据每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历史广播信息确定每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和剩余数据量信息;
根据每个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和剩余数据量信息计算出5G网络对应的第一效用值和NB-IoT网络对应的第二效用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芯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芯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