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投顾策略的配置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9897.0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英;江黎枫;钟亮;李培;张海宁;许璐;李蔷;刘华贤;王永彬;陆俊;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6 | 分类号: | G06Q40/06;G06Q10/06;G06Q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霍文娟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策略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投顾策略的配置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创建基础基金预备池;创建重点高净值基金预备池;确定投顾策略预备参数;将基础基金预备池、重点高净值基金预备池和投顾策略预备参数,输入至投资策略模型中进行试算,得到投资产品组合标品比例;在投资产品组合标品比例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统一将基础基金预备池确定为基础基金池,将重点高净值基金预备池确定为重点高净值基金池,将投顾策略预备参数确定为投顾策略参数。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动态智能投顾产品配置中,容易出现策略参数配置错误或单个参数生效即启用而导致的中间态产品组合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投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投顾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背景技术
智能投顾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向投资者提供符合投资者风险偏好和特定市场表现的投资规划和管理。相比传统投资顾问服务仅面向高净值客户群体,智能投顾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财富管理服务的准入门槛。智能投顾首先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用户画像,然后基于投资策略模型和智能推荐算法向投资者提供最优投资组合,并依据市场动态对用户资产持仓调整提供建议。
传统理财销售的基金是单个基金。各基金相对独立,在后台配置时,基金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分别生效。相比传统理财,智能投顾销售的是基金产品组合,资产组合的配置相对复杂。每个用户的基金配置比例由基金评分、投资大类策略参数、用户风险评分、投资期限、投资金额和投资模型共同决定,向每个用户推荐的最优投资比例都不相同。
目前比较常见的智能投顾产品配置方式是基金评分与投资策略参数分别配置、分别启用。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如果基础基金评分需要更新,则导入新的基金评分。新的基金评分实时生效。这种操作将导致在配置过程中智能投顾产品组合动态从基础基金池中所选的基金列表将因基金评分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2)如果重点高净值基金配置更新,例如每增加或者删除一支新的重点高净值基金,或者每次改变重点高净值基金的自定义评分,都会导致重点高净值基金实时生效。这种操作同样会导致在配置过程中智能投顾产品组合从重点高净值基金池里所选的重点高净值基金列表将因自定义评分变化或者投资百分比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3)如果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导入投资大类策略参数,实时生效。
以上配置方式将导致三个潜在的问题:一是将在重点高净值基金池配置过程中不断产生中间态的智能投顾产品组合。从R1到R5每个风险级别的基金产品组合都可配置多个重点高净值基金,如果每配置一个新的重点高净值基金即生效,则智能投顾产品组合所选的重点高净值基金也在根据自定义评分或者百分比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生成中间态的智能投顾基金组合。二是在基础基金池、重点高净值基金池和智能投顾策略配置的步骤之间容易产生中间态。在(a)配置基础基金池基金评分与(b)配置重点高净值基金池,(b)配置重点高净值基金池和(c)配置投资大类策略参数之间,都存在智能投顾产品组合的中间态,容易导致客户买入并未充分配置的中间态的智能投顾产品组合。三是没有试算环节,无法充分验证投资策略参数配置是否正确。在基础基金池、重点高净值基金池和投资大类策略参数配置完成后,无法通过投资策略模型试算验证实际生成的智能投顾产品组合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基础基金池、重点高净值基金和投资策略参数是否配置正确。
现有的智能投顾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某个资产组合配置完投资大类策略参数或某类产品后即生效,造成产品组合配置参数错误、中间态产品组合等问题,也就是说在未配置完成产品组合的所有输入参数之前就使输入参数单独生效,会导致用户买到未充分配置的中间态的智能投顾产品组合;
2、不能规避参数配置的错误(配置的参数常常是由操作员手动输入,很容易出错)导致生成错误的产品组合比例问题,有可能会给客户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