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8524.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宋联杰;袁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温国杰;何强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楼板 上部 裂缝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楼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S1、在装配式楼板上部的裂缝位置处开挖凹槽;S2、在凹槽的底部加工若干组定位结构;每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孔;S3、加工若干个弯制成槽形的定位钢筋;将每个定位钢筋的两端分别插入每组定位结构的两个定位孔中;S4、在凹槽内浇筑第一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在第一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的上方铺设预制玻璃纤维网片;在预制玻璃纤维网片的上方浇筑第二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直至充满整个凹槽。当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后,就不会在同个位置再次出现裂缝,保证了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的处理质量,提高了装配式楼板的外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楼板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好的楼板,然后人工或机械吊装到房屋上经坐浆灌缝而成。这种方法可节省楼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促进工业化水平。但装配式楼板的整体性不好,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在装配式楼板的上部产生沿楼板拼缝方向上的裂缝。针对装配式楼板上部的裂缝,传统的处理方法为灌缝处理或切除裂缝并浇灌混凝土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处理质量难以控制,整体效果不佳,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楼板同一位置再次出现裂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当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完成后,就可避免装配式楼板同一位置再次出现裂缝。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S1、在装配式楼板上部的裂缝位置处开挖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延伸至裂缝的外部;
S2、在凹槽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加工若干组定位结构;每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定位孔,且两个定位孔分别钻设在裂缝的两侧;
S3、加工若干个弯制成槽形的定位钢筋;将每个定位钢筋的两端分别插入每组定位结构的两个定位孔中;
S4、在凹槽内浇筑第一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在第一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的上方铺设预制玻璃纤维网片;在预制玻璃纤维网片的上方浇筑第二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直至充满整个凹槽。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当所有定位孔施工完成后,在凹槽的内表面湿喷或涂刷两道水泥浆。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当定位钢筋安装完成后,在定位孔与定位钢筋之间的空隙处浇筑水泥浆。
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预制玻璃纤维网片的两面均涂刷有粘接剂。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为70-90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8-12mm;所述凹槽的端部延伸至裂缝外的长度为70-90mm。
进一步的,相邻定位结构之间间隔10-20mm设置;所述定位孔的中心到裂缝中心的距离为15-25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6-10mm;所述定位孔的深度为5-8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钢筋的直径小于定位孔的直径1-3mm。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玻璃纤维网片的网孔尺寸为6×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偿收缩细石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8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当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后,就不会在同个位置再次出现裂缝,保证了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的处理质量,提高了装配式楼板的外观质量。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楼板上部裂缝处理方法,施工工艺简单,整个施工过程由一名工人就可以完成施工,人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施工进度较快,减少了施工的时间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除黏接件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造3D硬金高温珐琅饰品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