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高温梯度材料构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7254.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5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10/64;B22F7/02;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高温 梯度 材料 构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性能高温梯度材料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1)第一混粉过程;2)激光熔化沉积第一过渡层;3)第二混粉过程;4)激光熔化沉积第二过渡层;5)激光熔化沉积TiAl层;6)对成型的构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本发明采用经验公式来精确控制混合粉末中TC17与TiAl的比例,从而精确控制过渡层组织成分,采用第一、第二过渡层的激光熔化沉积,获得了存在大量的α2+γ片层组织的均匀致密的过渡层,能够有效解决TC17与TiAl的密度、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参数不同所带来的热应力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和先进钛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梯度钛合金材料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TC17是一种富β稳定元素的双相钛合金,名义成分为Ti-5Al-4Mo-4Cr-2Zr,使用温度可达400℃。由于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尤其是中温蠕变性能突出,目前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整体叶盘中广泛应用。TiAl合金是一种轻质耐高温材料,使用温度可达700-1000℃,具有优异的常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被当做是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及低压涡轮叶片的潜在首选材料。目前TC17制备的低压压气机整体叶盘与TiAl合金为材料的高压压气机叶片的制造技术已获得广泛关注,随着航空发动机对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压气机叶盘的制造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叶片修复与双性能叶盘的制备。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激光为能量源,熔化金属粉末并按路径扫描,采用逐层累积的方式完成实体零件成型的技术。梯度材料是指材料内部的组成和结构连续且均匀变化,无明显界限,由此材料的组织、性能也呈现梯度变化的材料。由于增材制造技术在成分及结构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通过沉积过程中控制原材料送给,被视为梯度材料制备的最理想成型技术之一。但TC17与TiAl的密度、热膨胀系数等物理参数有很大不同,其单独沉积时采用的工艺参数也有很大区别,在同一沉积条件下,易于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较大热应力,导致应力集中从而试样开裂。为避免开裂,需要对传统的送粉方式进行改良,通过控制二者比例,完成成分的平缓过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TC17/TiAl高温高性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和研究,主要分为混粉、激光熔化沉积过程和后处理几个部分,其中设计的TC17/TiAl高温高性能梯度材料构件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
1)第一混粉过程:在混粉空腔上部通入TC17、TiAl粉末,下部采用氩气进行第一控制混合,完成所述第一控制混合后,打开空腔下部粉管塞,混合好的粉末进入送粉系统;
2)激光熔化沉积第一过渡层:以送粉系统中混合好的TC17、TiAl粉末为原材料,基材选择激光增材制造TC17板材;在沉积TiAl之前用一束低功率激光快速扫描基板以保证基材温度在600℃左右,同时用一束高功率激光快速扫描沉积区以保证沉积区的预热温度在800℃左右;随后进行第一过渡层激光熔化沉积;
3)第二混粉过程:在混粉空腔上部通入TC17、TiAl粉末,下部采用氩气进行第二控制混合,完成所述第二控制混合后,打开空腔下部粉管塞,混合好的粉末进入送粉系统;
4)激光熔化沉积第二过渡层:以送粉系统中混合好的TC17、TiAl粉末为原材料,直接在第一过渡层上进行第二过渡层激光熔化沉积,在更换粉管进行沉积之前,对已沉积的第一过渡层的表面进行预热,参数与沉积第二过渡层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一致;
5)激光熔化沉积TiAl层:在混粉空腔上部通入TiAl进入送粉系统作为原材料,直接在第二过渡层上进行TiAl层的激光熔化沉积;在更换粉管进行沉积之前,对已沉积的第二过渡层的表面进行预热,参数与沉积第二过渡层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一致;
6)对成型的构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末中TC17与TiAl的质量比为2-1.5:1,所述第二控制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末中TC17与TiAl的质量比为1-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