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6827.X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大类正洋;金子晃;原田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81 | 分类号: | B62D1/181;B62D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转向装置。该车辆用转向装置具备:转向管柱,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一位置的车辆上方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地被支承;连杆部件,被支承于转向管柱,并能够相对于转向管柱进行摆动;作动器,具有被卡止于车身侧的车身侧卡止部和被卡止于连杆部件上的连杆侧卡止部,通过进行工作而使车身侧卡止部与连杆侧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使转向管柱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转向支承件,在转向管柱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方侧对转向管柱进行支承;夹紧部件,被设置于连杆部件上,并在转向管柱被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被卡止于转向支承件上,并且在转向管柱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与转向支承件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谋求一种在汽车的驾驶员座的乘员上下车时使转向管柱上升从而提高驾驶员座的乘员的上下车性能的技术。由于转向管柱的升降量较大,因此现有的倾斜机构无法应对,从而需要设置新的机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082705号公报)。
此时,如果设为通过另一个作动器来对使转向管柱升降的机构和使转向管柱锁止的机构进行驱动的结构,则存在转向管柱的周边装置大型化从而致使对于车辆的搭载性能较差这样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一个作动器来实施转向管柱的升降和转向管柱的锁止的车辆用转向装置。
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具备:转向管柱,其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该第一位置相比靠车辆上方侧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被支承;连杆部件,其被支承于所述转向管柱上,并且能够相对于该转向管柱而进行摆动;作动器,其具有被卡止于车身侧的车身侧卡止部和被卡止于所述连杆部件上的连杆侧卡止部,并通过进行工作而使所述车身侧卡止部与所述连杆侧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使所述转向管柱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转向支承件,其在所述转向管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方侧对该转向管柱进行支承;夹紧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连杆部件上,并在所述转向管柱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被卡止于所述转向支承件上,并且在所述转向管柱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侧摆动时与所述转向支承件分离。
根据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当作动器进行工作时,作动器的车身侧卡止部与连杆侧卡止部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由此,转向管柱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在此,在转向管柱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转向管柱从车辆下方侧被转向支承件支承。此外,在转向管柱被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被设置在连杆部件上的夹紧部件被卡止于转向支承件上。由此,限制了连杆部件的相对于转向管柱的摆动,从而对转向管柱的摆动进行限制(锁止)。这样,根据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能够利用一个作动器来实施转向管柱的升降和转向管柱的锁止。
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为,在第一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中,在所述夹紧部件向所述转向支承件的卡止完毕的状态下,当继续进行所述作动器的工作时,所述连杆部件发生挠曲变形。
根据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通过连杆部件如上文所述的那样发生挠曲变形,从而能够吸收连杆部件的周边的部件的尺寸精度的偏差。此外,能够将对被转向管柱支承的转向盘进行操作时的刚性感设为所期望的刚性感。
第三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中,在所述转向支承件上设置有定位突起部以及定位孔部中的一方,所述定位突起部被形成为随着趋向于突出方向的顶端侧而变窄的圆台形状或圆锥形状,所述定位孔部的内周边缘被设为圆形形状,在所述转向管柱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突起部以及所述定位孔部中的另一方,当所述转向管柱从所述第二位置侧向所述第一位置侧进行摆动时,所述定位突起部被插入至所述定位孔部中。
根据第三方式的车辆用转向装置,在转向管柱从第二位置侧向第一位置侧进行摆动时,定位突起部被插入至定位孔部中。由此,能够通过定位突起部以及定位孔部来对转向管柱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该转向管柱的位置进行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6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电能质量评价方法和装置、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