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0837.2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卅;郭书海;吴波;程凤莲;荆佳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卤代 芳烃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卤代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及其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多卤代芳烃降解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JWDH2‑5,已于2021年4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登记号为CCTCC NO:M 2021319。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卤代芳烃降解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JWDH2‑5可对多卤代芳烃进行厌氧和好氧生物代谢降解,具有良好的针对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在电动强化微生物修复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卤代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及其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工业发展给社会经济增长带来了持续动力,但与此同时,早期相对粗放型的工业模式也给发展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各种动力燃料、医疗制药、抗生素生产、阻燃剂生产、农药生产等工厂的产品制备工艺过程中,由于产品装卸泄漏、管道输送事故、副产物不合理排放与违规堆存等原因,造成厂区内及周边土壤受到多卤代有机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制约污染场地的应用。
多卤代有机物属于难降解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亦为重非水相液体,具有“三致效应”的高毒性特征。在多卤代有机物的多个种类中,又以多卤代芳烃因其具有较大的分子量与苯环结构,其降解去除难度进一步加大。在针对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置中,主要的技术尝试为光解法、低温热解析法、高温热脱附法及生物降解法等。其中,光解法效率不高,且需要不断翻混暴露土壤与光路下;低温热解析与高温热脱附法效果良好,然而较高的处置成本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且在当下减碳、降碳的碳达峰理念驱动下,热解析与热脱附等方法不利于节碳操作;生物降解修复针对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环境友好、经济方便的优势,然而,生物修复技术普遍存在的低效、耗时的缺陷,同样制约了其应用范围;综合比较分析而言,在有效措施保障下,提高生物修复效率并用其进行多卤代烃污染土壤治理将是最有效、最可取的修复工艺。
对此,高效的生物修复材料与可行的生物修复强化方法,是强化多卤代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因子。当下,已涌现分枝杆菌、芽孢杆菌、鞘氨醇单胞菌、假单胞菌等多种多卤代烃类有机物降解菌;同时,在生物修复强化方法开发方面,电动修复技术已被认为是石油烃降解菌等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菌剂材料强化的可行与有效方法,在电动强化微生物修复体系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增强微生物丰度、提高微生物代谢酶活性、增加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接触性与生物可利用性、增加污染物的电化学氧化作用等过程机制,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强化生物修复过程。然而,无论是微生物修复技术,还是电动修复技术,作为单一的修复技术,其持续有效的降解能力还比较有限。现有的适用于电场条件下的卤代烃降解菌的材料研发还较少,特别是适应相对较高电场条件,适用于较宽范围pH环境及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均具有电动强化特性的兼性降解菌还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多卤代芳烃降解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JWDH2-5,已于2021年4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登记号为CCTCC NO:M2021319。
一种多卤代芳烃降解菌的应用,所述菌株在修复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说,所述菌株在在电场条件下电动修复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具体为:所述多卤代芳烃的降解能力得到增强,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JWDH2-5对多卤代芳烃的厌氧脱卤和好氧矿化代谢降解能力均可得到增强。
一种修复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的菌剂,含所述的菌株。
所述菌剂为将菌株于无机培养基中培养所得培养物或培养物悬液。
所述菌剂中菌株含量为OD600达1.5~2.0为宜。
一种菌剂的应用,所述菌剂在修复多卤代芳烃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0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拆装的光学镜片加工专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矿石分类收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