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7366.X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启航;毛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汇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3/02 | 分类号: | G08G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朱易顺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源异构 数据 融合 风险 船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模型构建,获取不同海域中船舶各自的航行所有历史数据作为构建模型的样本,第二步:简化船舶航行交通系统,第三步:全局风险识别,利用GMM对海域上的各个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建模,第四步:预测风险,将不同时间段的全局系统碰撞风险值形成时间序列数据,第五步:数据信息融合,第六步:数据仿真,第七步:异常风险分析。本发明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充分利用多源信息之间的互补性、综合性,极大的提高了船舶碰撞风险的评估的可信度,有利于实现船舶交通系统的科学决策,为实现对船舶交通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主要事故风险的宏观认知和全局掌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风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影响船舶安全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确定能够反映风险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定性或定量的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评判,获得能够反映船舶总体风险水平的风险值,并以此为船舶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从人、机、环境与管理等4个要素来考虑.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船舶、货物、船员、旅客、航道和港口、航线、船公司等影响船舶风险的指标可分别纳入船舶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与管理4个要素之中,因此,这4个要素构成了风险分析的范畴。
在智能交通化的背景下,很多研究中提出的风险评估模型仍存在其局限性,比如基于AIS数据提出能够通过航行数据评估出相遇船舶之间碰撞的风险等级的方法,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合理的评估相遇船舶的碰撞风险等级,但是也存在对近安全域范围内相遇船舶风险评估不合理的现象,这一现象会导致航海人员对海上交通情况做出错误判断,而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又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并基于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应用,有利于实现船舶交通系统的科学决策,为实现对船舶交通系统中客观存在的船舶碰撞、搁浅、走锚和漂航等主要事故风险的宏观认知和全局掌握,利用多源异构信息融合进行识别与风险评估显得异常重要。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风险船舶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模型构建:选定需要进行风险监测的四个不同海域,并获取不同海域中船舶各自的航行所有历史数据作为构建模型的样本,其中每个样本信息都要按规则整理为多方面的信息存放在样本信息数据库中;
S2:简化船舶航行交通系统:记系统中每个船舶为Mi(i=1,2,…,n),其中n为船舶节点数目,则整个网络系统可为集合W={w1,w2,w3,…wn},每个船舶的运动状态用一组特征量来刻画,对整个船舶交通系统内的船舶按船舶的实际漂航行速度进行聚类,根据速度阈值,将漂航速度相近的船舶归为一类,聚成一个子系统;然后依据条件对子系统内部船舶进行筛选,以确定那些需要计算碰撞危险度的船舶;
S3:全局风险识别:利用GMM对海域上的各个船舶的航行状态进行建模,得到关于船舶航行状态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S4:预测风险:将不同时间段的全局系统碰撞风险值形成时间序列数据,然后应用相关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全局船舶系统碰撞风险进行动态分析;
S5:数据信息融合:基于所有子系统的碰撞风险值,建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获取对船舶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
S6:数据仿真:根据上述步骤所获取的风险最大因素数据进行仿真,利用Dempster规则进行组合,从而算出多种监测值融合后每个命题的融合概率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汇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汇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7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