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卡灵B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2201.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赵文宇;王琳琳;赵建新;张灏;陈卫;顾震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 | 分类号: | A61K31/36;A23L33/105;A61P1/16;A61P3/04;A61P3/06;A61K36/18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钰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卡灵 制备 预防 治疗 酒精性 脂肪 肝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利卡灵B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利卡灵B在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的新用途,通过灌胃使用利卡灵B,能使小鼠体重减轻、血脂降低,肝脏脂质明显减少,血糖水平改善,肝功能水平明显改善,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从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或治疗产生积极效果。相比于化学或生物合成类药物,提取自天然中草药成分的利卡灵B成本较低,毒副作用小,在制备保肝、护肝产品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卡灵B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药物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积累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与重度肥胖,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的特点是弥漫性肝细胞伴肝细胞球囊化,肝内炎症反应和进行性纤维化。其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纤维化甚至发展成肝癌。持续肝脂肪浸润和炎症反应可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可导致血脂异常的发展进程,并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进程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它至少有两部分组成,即“二次打击”学说。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各种原因中的常见机制,其次是免疫细胞活化和炎症细胞因子产生。近年来,“多重打击”理论逐渐被广泛提出,包括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氧化应激、炎症的发生、内质网应激及肠道菌群失调等,这些重要因素贯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不同发病阶段,共同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及肝细胞脂肪变性这一因素在各类学说中均有出现。
研究表明,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肥胖患者脂质代谢下降。持续过量的游离脂肪酸参与了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并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相关的代谢并发症,如炎症反应。肝脏长期暴露于过量的游离脂肪酸中可能导致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并损害胰岛素功能,进一步影响血糖水平。过量的脂肪酸促进TG的分泌,并增加肝脏的新生脂肪生成,导致肝毒性产生,并诱导肝脏持续产生炎症因子,影响肝脏功能。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生长,降低存活率。因此,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成为减肥降脂,抑制炎症反应,恢复肝脏功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力手段。
目前,通过限制饮食中的能量摄入(如低糖,低脂等)或进行适量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但是干预程度是很有限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和睡眠的不规律增加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常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药物有辛伐他汀,己酮可可碱,吡格列酮,奥贝胆酸,补充维生素E等,但是存在药物药品售价高昂、副作用大等缺点(如吡格列酮可引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高危人群的体重增加,足部水肿,骨质流失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补充维生素E则可能显著增加健康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因此,亟待研发一种提取自天然植物化合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产品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药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中草药提取物成分利卡灵B(Licarin B),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减少肝脏脂质堆积,且毒副作用小的可于预防或/ 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利卡灵B在制备预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利卡灵B 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体表现为(a)~(d)中的至少一种情况:
(a)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个体的血脂;
(b)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个体肝脏的脂质合成;
(c)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个体的肝脏脂质代谢和/或降低肝脏脂质堆积;
(d)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个体的肝脏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2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眼视光综合检查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离线可视化拼装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