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量细胞原位微反应器及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0257.5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华;贺映云;袁辉明;梁玉;刘欣欣;杨开广;张玉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42;C12M1/40;C12M1/33;C12M1/00;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细胞 原位 反应器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量细胞原位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应用,通过对毛细管内壁进行硅烷化处理,并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其表面修饰环氧基团,制备成毛细管开管柱,然后通过共价键合依次修饰聚乙烯亚胺和碘乙酸‑N‑琥珀酰胺酯,制备成固相烷基化毛细管微反应器。本发明的优点是原位进行蛋白质组样品处理,有利于减少传统样品处理过程中多步转移导致的样品损失,因此,该固相烷基化开管柱适合于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预处理。此外,本方法耐受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强裂解试剂,具有较好的样品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量细胞原位微反应器,可应用于1-100个细胞、微量体液和组织样本的蛋白质高效预处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于bottom-up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处理流程通常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变性、还原、烷基化、脱盐和酶解等,这些操作通常在离线条件下完成,并且需要多步转移,蛋白质样品损失难以避免。此外,大多数蛋白质组学样品处理方法采用去污剂或尿素裂解细胞(JProteome Res,2015,14:3403-3408),由于这些化学物质与质谱不兼容,需在LC-MS分析前将其去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Wisniewski等人开发了滤膜辅助的样品制备(FASP)方法,在单个容器超滤管中进行样品制备,通过离心去除表面活性剂和其他低分子量的污染干扰物。他们通过采用FASP可以从500个HeLa细胞中鉴定出905种蛋白质(J Proteome Res,2011,10:3040-3049),然而,该方法的回收率通常只有50%-80%,因此限制了其在痕量样品处理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备了一种微量细胞原位微反应器,在开管柱内进行原位的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同时实现其它干扰试剂(如裂解试剂、表面活性剂、还原剂等小分子)的快速去除,开管柱的限域效应还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反应效率,为微量细胞蛋白质组的高效处理与分析提供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量细胞原位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应用,通过对毛细管内壁进行硅烷化处理,并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其表面修饰环氧基团,制备成毛细管开管柱,然后通过共价键合依次修饰聚乙烯亚胺和碘乙酸-N-琥珀酰胺酯,制备成固相烷基化毛细管微反应器。将该微反应器用于1-100个细胞中微量蛋白质组的样品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首先,分别将细胞裂解液和细胞混悬液依次通入微反应器内,形成“裂解液-细胞-裂解液“三明治结构。然后,通过超声破碎使微反应器内的细胞裂解;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快速实现蛋白质的变性、还原和烷基化反应,使蛋白共价固定在微反应器的内表面;最后,采用甲醇和碳酸氢铵等溶剂清洗微反应器,以去除表面活性剂、脂和糖类等干扰物质;加入适量蛋白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酶解。酶解产物可直接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本发明的优点是原位进行蛋白质组样品处理,有利于减少传统样品处理过程中多步转移导致的样品损失,因此,该固相烷基化开管柱适合于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预处理。此外,本方法耐受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强裂解试剂,具有较好的样品兼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采用内径为100-200μm的带有聚乙酰亚胺涂层的石英毛细管,首先活化毛细管以暴露出其内壁的羟基,依次采用氢氧化钠、盐酸和甲醇对毛细管进行碱洗、酸洗和醇洗,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均为1-2M。
(2)对上述毛细管进行硅烷化处理,在其内表面引入双键,进而与甲基丙烯酸单体共聚。采用的硅烷化试剂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APS)或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TS),浓度体积比为5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0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