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9503.5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军;苏焕忠;马骏宇;朱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有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10;C09D5/00;C09D5/14;C09D7/61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陈广富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防腐 耐高温 纳米 陶瓷 内衬 复合 管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田防腐管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管道是在金属管道内壁布设纳米陶瓷内衬层;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40‑50份,纳米陶瓷25‑35份,纳米镍4‑5份,纳米石墨鳞片10‑15份,纳米氧化硼4‑5份,超细活性氧化锌4‑5份;纳米陶瓷内衬层的制作步骤是:将各成分按其质量份分别称重并置于混合釜内,在室温下进行充分搅拌2‑3分钟,静置5‑10分钟后喷涂或挤涂于管道内壁,从而在管道内壁形成均匀的纳米陶瓷内衬层。本发明防腐性能超强;耐温达350℃;抗压30MPa以上;适应性广;在线防腐操作便捷;使用年限长;防腐成本低;环保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防腐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原油管道及注水管道的内壁腐蚀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技术难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业界摸索出很多与之相关的技术措施,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技术措施是在管道内部加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管。例如公告号为CN103600503B的发明专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油管生产方法”,就是记载如何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管与钢管进行复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管在油田管道防腐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不耐高温(约65℃);不适应大管径;施工复杂,弯头不能通过;在输送介质含轻质烃较多的原油时易被溶解;使用成本高(约600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管道是在金属管道内壁布设纳米陶瓷内衬层;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40-50份,纳米陶瓷25-35份,纳米镍4-5份,纳米石墨鳞片10-15份,纳米氧化硼4-5份,超细活性氧化锌4-5份;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的制作步骤是:将各成分按其质量份分别称重并置于混合釜内,在室温下进行充分搅拌2-3分钟,静置5-10分钟后喷涂或挤涂于管道内壁,从而在管道内壁形成均匀的纳米陶瓷内衬层。
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40份,纳米陶瓷35份,纳米镍5份,纳米石墨鳞片10份,纳米氧化硼5份,超细活性氧化锌5份。
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45份,纳米陶瓷30份,纳米镍5份,纳米石墨鳞片10份,纳米氧化硼5份,超细活性氧化锌5份。
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45份,纳米陶瓷25份,纳米镍5份,纳米石墨鳞片15份,纳米氧化硼5份,超细活性氧化锌5份。
所述纳米陶瓷内衬层由以下成分及其质量份组成:环氧树脂50份,纳米陶瓷28份,纳米镍4份,纳米石墨鳞片10份,纳米氧化硼4份,超细活性氧化锌4份。
所述纳米陶瓷的粒径为30-70nm。
所述纳米石墨鳞片的厚度小于30nm。
所述超细活性氧化锌粒径小于50nm。
所述喷涂或挤涂于管道内壁的纳米陶瓷内衬层厚度标准为:旧管道内防腐时平均厚度达到4mm;新管道内防腐时平均厚度达到1mm。
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该复合管道由上述一种油田防腐耐高温纳米陶瓷内衬复合管道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而获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有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营有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