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遮光窗帘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7976.1 | 申请日: | 2021-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4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伟;张辉;王平;余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德易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N3/04 | 分类号: | D06N3/04;D06N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光 窗帘 织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遮光窗帘织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利用氯甲酸薄荷酯和叶酸发生反应生成薄荷醇改性叶酸,然后利用叶酸基团可以与多巴胺发生自氧化共聚合反应,生成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该粒子中薄荷醇化学结构具有抑菌性能,叶酸和多巴胺结构具有抗紫外、遮光性能;然后将该粒子与聚丙烯酸酯乳液共混,涂层于织物表面,得到一种具有抑菌、遮光、防紫外性能的多功能窗帘织物。具体工艺流程包括: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涂层织物制备。本发明具有抑菌效率高,抑菌效果持久,遮光、抗紫外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菌遮光窗帘织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窗帘是家纺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在卧室、宾馆、教室、会议室、影剧院和交通工具上有诸多应用需求。遮光窗帘具有基本的装饰和遮光功能,另外还具有防紫外线、隔热、吸音和防尘等功能。目前,市场对遮光窗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其具有更好的功能性,如抑菌、阻燃、防污等,对其材质和功能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涂层遮光窗帘是对普通的窗帘面料进行涂层整理,通过在涂层剂中加入遮光剂,如氧化钛、炭黑或颜料等,经多层涂层整理后达到遮光等功能性。当光线照射于涂层时,被反射或吸收起到遮光效果。常见的遮光窗帘涂层方式有泡沫涂层、转移涂层等。其中泡沫涂层最为常用,将用于涂层的聚合物与空气通过机械的方式均匀混合,使涂层浆中带有由气体形成的微孔,然后将涂层浆在窗帘面料的表面形成连续薄膜,从而起到遮光作用,同时存在泡沫微孔还可赋予织物隔热保温的作用。转移涂层是将反光涂层剂涂在离型纸上,再与织物压合,最后转移粘结在织物上。
常见的涂层浆料以聚丙烯酸酯为主,其中可加入金属粉末从而形成金属涂层,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金属粉末一般有银粉和金粉两种,银粉实质为铝粉,使用金属铝经球磨加工而成,颗粒呈扁平状,具有高遮挡功能,可遮挡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但易在空气中被氧化;金粉是铜锌合金粉末,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抑菌遮光窗帘织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氯甲酸薄荷酯中的氯甲酸酯基团和叶酸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生成薄荷醇基团改性叶酸,然后利用叶酸基团与多巴胺发生自氧化共聚合反应,生成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该粒子中薄荷醇结构具有抑菌性能,叶酸和多巴胺结构具有抗紫外、遮光性能。将该粒子与丙烯酸酯乳液共混,涂层于织物表面,制备一种具有抑菌、遮光、防紫外性能的多功能窗帘织物。
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报道具有抑菌、防紫外功能的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也未见任何报道将类似结构的微纳米粒子用于纺织品涂层整理。有报道利用聚多巴胺改性织物,并在织物表面还原纳米银,赋予织物抑菌和防紫外性能。本技术与已报道的聚多巴胺改性织物方法有以下不同点:(1)本技术中,赋予织物抑菌功能的为微纳米粒子中的薄荷醇基团,该基团是微纳米粒子化学结构的一部分,与报道中的利用吸附结合的纳米银或其他抑菌物质的思路完全不同;(2)本技术中,利用了叶酸和多巴胺形成了独特的微纳米粒子结构,再利用该粒子与聚丙烯酸酯乳液混合使用,与在织物表面生成聚多巴胺涂层的方法完全不同。已报道的聚多巴胺涂层方法无法与聚丙烯酸酯发泡涂层结合使用。因此,本技术所涉及的加工方法与已有的聚多巴胺涂层整理报道均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利用氯甲酸薄荷酯中的氯甲酸酯基团和叶酸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生成薄荷醇基团改性叶酸,然后利用叶酸基团与多巴胺发生自氧化共聚合反应,生成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该微纳米粒子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混合,涂层于窗帘织物表面。微纳米粒子中薄荷醇基团具有抑菌性,叶酸基团和多巴胺基团具有防紫外、遮光性能,从而赋予了窗帘织物良好的抑菌、防紫外和遮光性能。
具体工艺及步骤如下:
(1)薄荷醇/叶酸/多巴胺聚合物微纳米粒子制备;
处理工艺处方及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德易遮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德易遮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7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