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3989.1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丞培;罗龙祥;李成焕;沈钟珉;刘日焕;安秉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SK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514 | 分类号: | G02F1/1514;G02F1/15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黄大任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变色 器件 | ||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透光率可变结构体介于第一基底层和第二基底层之间,
上述透光率可变结构体包括第一变色层及第二变色层,
在下式(1)中定义的△TTd24值为3%以下,
△TTd24(%)=│TTd24-TTd0│...(1)
在上述式(1)中,
TTd0为经过变形使得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具有17R的曲率半径之后施加电源时,在最大褪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TTd24为在测定上述TTd0之后关闭电源,将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变形为具有17R的曲率半径的状态保持24小时之后测定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下式(2)中定义的△TTc24值为2%以下,
△TTc24(%)=│TTc24-TTc0│...(2)
在上述式(2)中,
TTc0为经过变形使得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具有17R的曲率半径之后施加电源时,在最大着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TTc24为在测定上述TTc0之后关闭电源,将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变形为具有17R的曲率半径的状态保持24小时之后测定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下式(3)中定义的TTRdc值为90%以上,
TTRdc(%)=(△TTdc24/△TTdc0)×100...(3)
在上述式(3)中,
△TTdc0表示经过变形使得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具有17R的曲率半径之后施加电源时,在最大褪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与在最大着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之差(%),
△TTdc24表示在测定上述△TTdc0之后关闭电源,将上述电致变色器件变形为具有17R的曲率半径的状态保持24小时之后施加电源时,在最大褪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与在最大着色状态下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变形为具有70R的曲率半径的状态下未产生龟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以100重量份的还原性变色物质为基准,第一变色层包含2重量份至12重量份的高分子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第一变色层包含还原性变色物质,
第二变色层包含氧化性变色物质,
通过湿涂方式分别形成上述第一变色层以及上述第二变色层。
7.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基底层、第二基底层,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透光率可变结构体,上述透光率可变结构体包括能够通过施加电源来调节着色以及褪色的第一变色层,其特征在于,
以尺寸为宽度300mm和长度200mm的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试片为基准,在反复进行将试片弯曲使横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为75mm后再展开使其恢复原始形状的弯曲试验时,在下式(i)中定义的第一透光率变化△TT_B30为1.5%以下,
△TT_B30(%)=│TT_B30-TT_0│...(i)
在上述式(i)中,
TT_B30为反复进行30次上述弯曲试验之后在最大褪色状态下测定的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TT_0为进行上述弯曲试验之前在最大褪色状态下测定的上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C株式会社,未经SK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9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