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0933.0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张彦飞;邵君国;彭基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梦达驰汽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2D37/02;B60R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张丹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料双射 注塑 成型 单板 双层 汽车 扰流板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包括内板和外板,外板注塑在内板的一侧,内板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汽车车身上。在生产汽车扰流板的过程中,会使用旋转模具进行注塑,首先对内板进行注塑,然后模具旋转,在内板的一侧同料注塑外板,此时外板与内板只需要一套模具便能注塑成型,操作方便快捷,进而使生产汽车扰流板的周期较短,达到了提高生产汽车扰流板的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
背景技术
汽车扰流板的作用是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保持稳定,现在在SUV、MPV等箱式车型上汽车扰流板几乎成为标配,汽车扰流板经过演化成为后挡玻璃上方鸭舌状的突出物,起到稳定车身、装饰和提高档次感的作用。
汽车扰流板的具体结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282781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扰流板用于安装在车身上,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连接体和连接结构,连接体连接在车身与扰流板本体之间,连接结构用于相对固定连接体与汽车车身。在车身上安装汽车扰流板时,操作人需要将通过螺丝和卡扣等连接结构将连接体与车身连接,安装完成后扰流板本体遮盖在连接体和连接结构的外侧,此时扰流板本体能够起到美观和减少汽车的行驶阻力进而稳定车身的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汽车扰流板分为扰流板本体和连接体两部分,在工厂批量生产汽车扰流板的过程中,需要先分别生产扰流板本体和连接体,再将扰流板本体和连接体进行组装,因此生产汽车扰流板的周期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生产汽车扰流板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同料双射注塑成型的单板双层汽车扰流板,包括内板和外板,外板注塑在内板的一侧,内板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汽车车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汽车扰流板的过程中,会使用旋转模具进行注塑,首先对内板进行注塑,然后模具旋转,在内板的一侧同料注塑外板,此时外板与内板只需要一套模具便能注塑成型,操作方便快捷,进而使生产汽车扰流板的周期较短,达到了提高生产汽车扰流板的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内板远离外板的一侧设置有插件,插件用于插接在汽车车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扰流板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上的过程中,首先将插件插入汽车的车身内,此时插件能够对扰流板的安装位置进行粗定位,达到了方便确定扰流板在汽车车身上的安装位置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插件由插件远离内板的端部至插件靠近内板的端部截面积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汽车的插件插入汽车车身的过程中,插件远离内板的端部相对较小,汽车车身上配合插件的插口相对较大,因此插件无需严格对准便能插入汽车车身内,达到了方便插件插入汽车车身内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插件靠近内板的一端套接有软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件完全插入汽车车身内时,软垫圈抵接在内板和汽车车身之间,因此软垫圈能够缓冲汽车扰流板与车身的接触,达到了减小安装汽车扰流板时汽车扰流板对车身造成损伤的可能性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内板远离外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由定位块远离内板的一端向定位块靠近内板的一端截面积逐渐增大,定位块远离内板的一端与内板的间距小于插件远离内板的一端与内板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车身上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在插件插入汽车车身内的过程中,定位块会逐渐进入定位槽中,随着定位块进入定位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汽车扰流板安装在汽车车身上的位置会被微调校准,达到了提高汽车扰流板安装在汽车车身上的位置精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梦达驰汽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梦达驰汽车系统(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0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