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6783.6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9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美;罗涛;梁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G10L17/22;H04M3/5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接听 方式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与手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来电通知后,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接听切换指令用于切换到所述手机来接听电话;以及响应于所述用户操作,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向所述手机发送所述切换指令,以切换到所述手机进行电话接听。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装置、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AR眼镜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日益增长,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也日益丰富。以智能手表为例,当前智能手表不仅可接受并显示消息、提示用户健康相关信息等,智能手表还可以接听来电。但是,目前在智能手表上接听电话后,无法智能切换到手机上进行接听和交互,除非用户掏出手机进行切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智能化地从穿戴式设备切换到手机接听电话的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方法,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与手机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在接收到来电通知后,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接听切换指令用于切换到所述手机来接听电话;然后,响应于所述用户操作,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向所述手机发送所述切换指令,以切换到所述手机进行电话接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包括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包括:接收所述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语义识别,以识别出用户的操作意图;以及在所述操作意图为切换到手机接听时,基于所述语音信息得到所述语音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还包括,在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语义识别之前,将所述语音信息中的声纹特征与预存的所述用户的用户声纹比对。则所述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语义识别包括,在所述语音信息中的声纹特征与所述用户声纹相匹配的情况下,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语义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所述用户声纹,以及存储所述用户声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包括,接收用户以预定方式进行的触控操作,所述预定方式包括对预定的操作位置的操作、和/或预定的操作手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在接收到来电通知后,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包括:在接收到所述来电通知后,通过所述通信连接收集所述手机与外接通话设备的连接信息;在所述连接信息表征所述手机连接有外接通话设备的情况下,提供接收所述用户操作的交互接口;以及通过所述交互接口接收所述用户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接听方式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与手机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用户交互单元、和接听切换单元。用户交互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来电通知后,接收用于向所述手机下达接听切换指令的用户操作,其中,所述接听切换指令用于切换到所述手机来接听电话。接听切换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用户操作,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向所述手机发送所述切换指令,以切换到所述手机进行电话接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用户交互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用户交互单元包括语音接收模块、语义识别模块、以及指令获得子单元。语音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语义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语义识别,以识别出用户的操作意图,以及在所述操作意图为切换到手机接听时,基于所述语音信息得到所述语音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