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腐蚀速率预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3789.8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涛;李威;王禹桥;杨雪峰;许少毅;范孟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G06N3/04;G06N3/08;G06Q10/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管道 电流 腐蚀 速率 预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腐蚀速率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以模拟地铁附近地层环境的容器,容器内设有一根金属管道(8),容器内通过间隔设置绝缘挡板(7)将金属管道(8)分隔为多段空间,容器内被绝缘挡板(7)分隔的每段空间内包裹的金属管道(8)上均设有模拟地铁附近不同腐蚀成分的腐蚀介质,用以模拟不同的腐蚀环境,每段空间内的金属管道(8)上均设有测点,测点包括辅助电极(5)和参比电极(6),参比电极(6)垂直于金属管道(8)布置,参比电极(6)末端与金属管道(8)相距20mm,辅助电极(5)与参比电极(6)在同一平面内并与参比电极(6)呈45°夹角,辅助电极(5)末端与金属管道(8)相距20mm,在整条金属管道(8)的一侧端部设有与可控直流电源(2)的正极电极(4),正极电极(4)与金属管道(8)一侧端部相距50mm,负极电极(9)均布于金属管线上且与参比电极呈45°夹角,与管道相距50mm,每个负极电极(9)末端投影在管线钢表面的区域即为该负极电极(9)所对应的管线阳极区域,辅助电极(5)、参比电极(6)沿金属管道(8)纵向均布,并分别与电化学工作站(3)相连,电化学工作站(3)和可控直流电源(2)均与工业计算机(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腐蚀速率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负极电极(9)沿管线均布于金属管道(8)上方并与金属管道(8)之间距离50mm,且与金属管道(8)表面不直接接触;在金属管道(8)的负极电极(9)附近布置多组辅助电极(5)和参比电极(6),用以完成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的多组三电极系统,腐蚀介质为含电解质溶液的细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腐蚀速率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可控直流电源(2)加载动态模拟杂散电流信号,通过工业计算机(1)控制可控直流电源的电压信号,模拟在地铁运行时极化电位的剧烈波动而在地铁夜间较为平稳的周期变化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地金属管道杂散电流腐蚀速率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挡板(7)将相邻测点隔离开,保证在多个测点同时测量电化学阻抗谱信号时不会受到相邻测点的信号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37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抑制运动的大型浮体间柔性连接桥
- 下一篇:高增益宽带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