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事件驱动的物联网运行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3401.4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霖;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海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33 | 分类号: | H04L67/133;H04L67/02;G16Y10/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刘翠;徐红银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事件 驱动 联网 运行 系统 方法 终端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事件驱动的物联网运行时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运行时系统代理模块,该模块用于加载应用程序;事件驱动模块,该模块通过事件驱动机制依次接收实时操作系统的回调函数,并将实时操作系统的回调函数传至本地目标应用程序;虚拟机模块,该模块用于编译及访问应用程序及回调函数;接口模块,该模块用于适配实时操作系统;其中:所述事件驱动模块还采用分布式回调机制将实时操作系统的回调函数迁移至远程目标应用程序。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终端及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事件驱动的物联网运行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基于事件驱动,可有效降低开发者在开发单机以及跨设备的分布式程序难度,提升开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布式事件驱动的物联网运行时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随者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物联网已经开始应用于人们的智能化生活中。但是,现有的物联网技术,通常存在开发跨端边云的程序困难,大量面向不同异构设备的物联网程序维护困难,无法很好适应物联网设备特点等问题。
经过检索发现:
授权公告号为201610280393.5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统一接口调用的运行时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运行时系统代理”装置、“运行时系统”装置、“函数接口服务器”装置、“通道”装置和“网络”装置。运行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注册“第三方函数组件库”的函数;“应用程序”加载“运行时系统代理”;“应用程序”所要调用的函数由“运行时系统代理”转交给“运行时系统”;“运行时系统”根据函数接口信息找到对应“第三方函数组件库”、执行该函数实例并将执行结果回送给“运行时系统代理”;“运行时系统代理”将该结果返给“应用程序”。本发明通过构建统一接口调用的运行时系统实现不同编程语言的组件库间复用、透明计算和减少应用开销。该方法仍然存在资源占用大,没有针对物联网设备实时性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1218168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在云端下进行GPU内核程序高效率调度的运行时系统》,由网络守护模块与调度器模块组成;网络守护模块负责对GPU内核程序与运行参数进行传输与解析;调度器模块负责对GPU内核程序进行分类与调度执行。网络守护模块通过网络的方式将GPU内核程序传输至云端;调度器模块再将GPU内核程序通过不同的调度策略进行调度;调度器模块对GPU内核程序进行分类,入列任务队列,再装载到GPU硬件上,完成执行;执行后,网络守护模块将运行结果传输至调用方。本发明提高了GPU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云端下GPU内核程序调用的平均时延。本发明适用于支持CUDA运行时编译的GPU云服务器。该系统仍然存在无法适用于物联网中端边云的跨多层编程模型,即对任务进行实时迁移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1170862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划分集群资源得到的命名空间的属性信息,以及目标服务占用所述集群资源的资源占用信息,确定与所述目标服务匹配的目标命名空间;将所述目标服务由当前所在的命名空间迁移到所述目标命名空间;其中,所述命名空间的属性信息用于表征所述命名空间提供的各项集群资源的资源量;所述资源占用信息根据服务对各项集群资源的占用量确定。根据目标服务对集群资源的需求量,对目标服务所在的命名空间进行调整,使得服务对集群资源的需求量与命名空间提供的集群资源相匹配,实现了集群资源的合理分配。该方法仍然存在如下无法根据事件驱动,动态地对任务进行实时迁移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海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海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3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