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缆悬挂护钩及其悬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1346.5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瑞远通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8 | 分类号: | G02B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尤樟华 |
地址: | 100069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悬挂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悬挂护钩及其悬挂方法,光缆悬挂护钩由一条弹性线弯折而成,包括由弹性线的一端形成的第一支臂、由弹性线的另一端形成的第二支臂和由弹性线的中部弯折成双线吊钩的主体钩部;其中,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用于将光缆悬挂护钩挂在钢绞线上,主体钩部用于承托光缆线;光缆悬挂护钩处于悬挂在钢绞线上的状态时,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大致位于钢绞线所在的竖直的基准平面内,主体钩部的双线吊钩的对称面与基准平面大致垂直;第一支臂的第一顶钩的钩型结构大致与基准平面平行,第二支臂的第二顶钩的钩型结构大致与基准平面垂直,并朝向远离主体钩部的方向偏折。该光缆悬挂护钩极高的提高了光缆线路架设的效率和减小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线路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悬挂护钩及其悬挂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铺设工程中,中大型城市一般会将网络光缆铺设在管廊中,然而在广大的中小型城市及农村区域,会采用高空架设的方式,现有技术中的光缆架设一般会借助钢绞线及挂钩或卡扣进行悬挂固定,将挂钩或卡扣的顶端挂在钢绞线上,将网络光缆放在挂钩或卡扣上。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挂钩一般为V型结构,其两端为挂在钢绞线上的顶钩,中间向下凹陷的部位用于承托网络光缆。还有一些挂钩为了增强与网络光缆的接触面积,会在中间下凹的部位增设加宽片,避免网络光缆与挂钩接触的部位因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损坏或切断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的卡扣和上述的挂钩结构较为类似,如专利号为201921629672.3的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方便高空架设的光缆,光缆外侧设有卡扣,如图1所示,卡扣的两端交错设有两个构型结构,两个构型结构构成的卡口卡接在钢绞线上,从而实现光缆的固定。
然而这些挂钩或卡扣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不便于施工。网络光缆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挂钩或卡扣(例如每隔30-50cm会设置一个挂钩,具体可视其承托的网络光缆的数量而定),施工人员需要先将网络光缆放置在挂钩上,或用手将网络光缆与钢绞线收拢放在一起,再将挂钩悬挂在钢绞线上。如此施工步骤,将网络光缆与钢绞线收拢放在一起,重量会大大增加,不便于随后的挂钩动作,也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2.不便于后期增减光缆和维护。若后期需要增挂光缆线路,需要将所有的挂钩或卡扣全部取下,再挂光缆后再重新挂上,过程极为繁琐。3.部分挂钩或卡扣强度不足、悬挂不稳。有些挂钩由于其挂钩构型结构不合理,无法牢固的悬挂在钢绞线上,从而导致在室外的大风等环境或重载下容易脱落。4.部分挂钩结构复杂,成本高昂。有些挂钩由于增设加宽片,导致其制作工艺复杂,甚至需要人工手动安装,大大增加单个挂钩的生产成本,而铺设网络线路需要使用大量的挂钩,从而导致高昂的成本和资源浪费。5.部分挂钩的承载能力较小。6.部分挂钩的构型结构不合理,只能人工手动施工,施工过程较为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缆悬挂护钩及其悬挂方法,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光缆悬挂护钩由一条弹性线弯折而成,包括由弹性线的一端形成的第一支臂、由弹性线的另一端形成的第二支臂和由弹性线的中部弯折成双线吊钩的主体钩部;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用于将光缆悬挂护钩挂在钢绞线上,所述主体钩部用于承托光缆线;
所述光缆悬挂护钩处于悬挂在钢绞线上的状态时,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大致位于所述钢绞线所在的竖直的基准平面内,所述主体钩部的双线吊钩的对称面与所述基准平面大致垂直;
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大致呈V型结构,所述主体钩部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节点结构朝前方向下延伸并随后向上弯折,使得所述主体钩部的开口朝上,且所述开口的距离小于所述主体钩部的最大直径;
所述第一支臂设有第一顶钩,所述第一顶钩的钩型结构大致与所述基准平面平行,所述第二支臂设有第二顶钩,所述第二顶钩的钩型结构大致与所述基准平面垂直,并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钩部的方向偏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瑞远通科贸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恒瑞远通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1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平台的DevOps引擎模板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智慧商超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