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8878.3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8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增志;王宽;周大兴;方宏伟;汪诗超;谭学彪;余振飞;殷炳帅;张亚齐;王晓雨;陈光远;侯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50/10;H02J7/00;A62C35/02;G08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徐军科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变电站 作业 安全 监控 消防 处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包括综合监控、报警装置和自动寻的泡沫灭火和合闸分闸机器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种方式对人员越界事件进行提示,确保人员及时发现越界的情况,及时终止越界,避免安全事故,整套系统的水平位置和垂直监控位置均可灵活移动,消除监控死角。且当工作结束后,综合监控、报警装置(设有监控器自行底盘)和自动寻的泡沫灭火和合闸分闸机器人可自行移动撤离,避免有人员在撤离综合监控、报警装置和自动寻的泡沫灭火和合闸分闸机器人时发生人员越界的危险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电站作业中对作业人员安全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是否在工作票或操作票指定区域内活动、作业人员运动轨迹是否符合作业要求、作业时监护人员是否在场、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等。这些监控要求定位系统能够实现较精确的定位。在变电站作业应用中要保障变电站作业中的人员安全,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
现有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监控方式单一,无法确保人员及时发现越界的情况,及时终止越界,避免安全事故,其二、由于空气湿度大、异物污染、导致变电站设备老化等原因,易于产生异常电弧导致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监控和消防处置系统,包括综合监控、报警装置和自动寻的泡沫灭火和合闸分闸机器人,所述综合监控、报警装置包括监测器底座,所述监测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升降旋转支撑筒,所述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带RTK北斗定位模块,且可升降旋转支撑筒远离带RTK北斗定位模块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多自由度云台,所述摄像头多自由度云台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红外测温摄像头和高清识别摄像头,所述高清识别摄像头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多色频闪、蜂鸣加人声报警器,所述监测器底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监控器自行底盘,所述监控器自行底盘的下侧设置在自动寻的泡沫灭火和合闸分闸机器人的上表面,所述监测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快速充/放气橡胶墙,且快速充/放气橡胶墙的充气端设置有空气压缩、抽吸和储气模块,且监测器底座的两侧还设置有开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带RTK北斗定位模块,且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内部位于带RTK北斗定位模块的下方设置有通讯模块,且通讯模块内置有5G、4G、WiFi等模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内部位于通讯模块的下侧设置有智能控制器,且智能控制器内置有陀螺仪,所述智能控制器内部植入有人脸识别、人员识别、火灾识别和车牌识别的算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摄像头多自由度云台的表面设置有智能控制器,且智能控制器内置有陀螺仪,所述智能控制器内部植入有人脸识别、人员识别、火灾识别和车牌识别的算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内部位于智能控制器的下侧设置有高精度激光雷达,且有高精度激光雷达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个可见激光束发射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升降旋转支撑筒的内部位于高精度激光雷达的下侧固定设置有感应充电线圈,所述感应充电线圈的下端通过导线连接有固定在监测器底座内部的带插电充电口蓄电池,且带插电充电口蓄电池的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电量监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