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8463.6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方晓彤;王震洲;吴嘉;丁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丰润协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1/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张锋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外壳 母线槽 工用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滑槽、滑块、移动机构、承托座、分散式自适应贴合防损伤按压固定机构、磁性形状记忆驱动内撑式机构、支撑台、电流变效应粘度变化减震机构和放置台。本发明属于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能够贴合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外壁形状使固定力均匀分散,避免固定力度不均匀导致固定效果差或者造成铝合金外壳母线槽某处受力过大而变形,同时可深入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内,对内壁进行支撑,使整体固定支撑效果更好,利用电流变效应的电流液粘度的变化进行减震,避免在加工固定时对铝合金外壳母线槽造成损伤的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昭和29年(即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层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但是在加工铝合金外壳母线槽的过程中,现有的固定装置夹紧固定性能差,不利于后期加工工作的进行,且现有的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抗震性能差,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降低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铝合金外壳母线槽中使用的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但是铝合金外壳母线槽一般加工成薄壁壳型,内壁中空,在对母线槽进行固定时,很有可能因为固定的力度过大而使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变形受损,且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外壁有凸起和下凹处,并非平滑的外壁组成,这样在固定铝合金外壳母线槽时,很难使固定力均匀施加在铝合金外壳母线槽上,从而固定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贴合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外壁形状使固定力均匀分散,避免固定力度不均匀导致固定效果差或者造成铝合金外壳母线槽某处受力过大而变形,同时可深入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内,对内壁进行支撑,使整体固定支撑效果更好,利用电流变效应的电流液粘度的变化进行减震,避免在加工固定时对铝合金外壳母线槽造成损伤的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贴合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外壁形状使固定力均匀分散,避免固定力度不均匀导致固定效果差或者造成铝合金外壳母线槽某处受力过大而变形,同时可深入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内,对内壁进行支撑,使整体固定支撑效果更好,利用电流变效应的电流液粘度的变化进行减震,避免在加工固定时对铝合金外壳母线槽造成损伤的铝合金外壳母线槽加工用固定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丰润协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丰润协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8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