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合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789.7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龙;王健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3/08 | 分类号: | G10L13/08;G10L25/30;G10L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姚维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合成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公开了一种语音合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提升语音的合成效果。语音合成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文本,对初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文本,调用预置的字素转音素模型和预置的映射词典,对预处理文本进行转换,得到音节序列;获取训练文本,基于训练文本和预置的模型无关元学习算法,对预置的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预置的声学模型为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模型;调用优化后的声学模型,对音节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得到梅尔频谱序列;通过预置的声码器,对梅尔频谱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目标语音。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区块链技术,目标语音可存储于区块链节点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合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语音合成,又称文语转换(text to speech,TTS),是一种可以将任意输入文本转换成相应语音的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
语音合成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8至19世纪,从早期的基于规则的机械式、电子式语音合成器,到基于波形拼接、统计参数的语音合成,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引入使得语音合成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如果想使得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的效果变好,必须需要大量的语料库进行训练,现有技术中的语料库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合成语音的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语音合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调用预置的字素转音素模型对预处理文本进行转换,得到音节序列,调用优化后的声学模型,对音节序列进行基于声谱的预测,通过声码器合成目标语音,提升了语音的合成效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合成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文本,对所述初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文本,调用预置的字素转音素模型和预置的映射词典,对所述预处理文本进行转换,得到音节序列;获取训练文本,基于所述训练文本和预置的模型无关元学习算法,对预置的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所述预置的声学模型为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模型;调用所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对所述音节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得到梅尔频谱序列;通过预置的声码器,对所述梅尔频谱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得到目标语音。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初始文本,对所述初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文本,调用预置的字素转音素模型和预置的映射词典,对所述预处理文本进行转换,得到音节序列包括:获取初始文本,对所述初始文本进行缺失值补全、异常值过滤和重复值过滤,得到预处理文本;调用预置的文本分词工具,对所述预处理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得到分词文本;通过预置的字素转音素模型和预置的映射词典,对所述分词文本进行映射转换,得到音节序列,所述音节序列包括声母序列、韵母序列和所述韵母序列对应的声调。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训练文本,基于所述训练文本和预置的模型无关元学习算法,对预置的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所述预置的声学模型为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模型包括:获取训练文本,所述训练文本包括多个子文本,每一个子文本包括训练集文本和测试集文本;获取预置的声学模型的参数,通过所述训练文本和预置的模型无关元学习算法,计算所述声学模型的损失函数,得到模型损失函数,所述预置的声学模型为神经网络语音合成模型;基于所述模型损失函数求所述声学模型的参数对应的偏导数,得到参数偏导数;基于所述参数偏导数,通过预置的梯度下降法对所述预置的声学模型的所述参数进行更新,得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调用所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对所述音节序列进行编码处理和解码处理,得到梅尔频谱序列包括:调用所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中的编码器,基于预设的字符嵌入层、三卷积层和编码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所述音节序列进行编码运算,得到编码特征;调用所述优化后的声学模型中的解码器,对所述编码特征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解码运算,得到梅尔频谱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7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