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稳定性的植物油脂质体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6377.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亓云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2 | 分类号: | A61K8/92;A61K8/55;A61Q19/00;G01N13/04;G01N21/31;G01N21/78;G01N3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凤***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植物油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植物油脂质体,所述植物油脂质体包括植物油和氢化卵磷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氢化卵磷脂的质量比为(20‑40):(1‑5)。本申请提供的植物油脂质体,将具有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植物油以特定的质量比例包裹在脂质体中,使得植物油与空气隔离,提高了植物油的储存稳定性,并且本申请获得的植物油脂质体在高温、低温、冷热交替等各种环境下仍具有长期的储存稳定性,储存一个月后仍能够保证内部的植物油不被氧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植物油脂质体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油脂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并能够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获得。其中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以及脂肪酸,其中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一些植物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甾醇、角鲨烯等多种易被氧化的成分,接触氧气、高温、光照等条件下易被氧化。例如牡丹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高达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38%以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植物甾醇、角鲨烯、芍药苷、牡丹皮苷、丹皮酚、钾钙镁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对皮肤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具有保湿、舒缓、抑菌、美白、祛斑、抗衰、防晒等功效。然而,牡丹籽油含有的大量易被氧化的成分,使其在长期储存中稳定性较差。
目前牡丹籽油等植物油的原料储存方法为将其溶于稳定的油脂中储存。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采用脂质体包裹的形式提高其包裹内芯的稳定性,例如专利CN105662896A提供了一种包埋海棠果油的卵磷脂脂质体。然而,常见的脂质体载体,如卵磷脂等在高温、低温、冷热循环等恶劣条件下的稳定能力也有限,使得脂质体本身的稳定性也难以进一步提高。
此外,现行的评测包裹稳定性的方法一般是针对包裹载体的稳定性的表征,而其内部包裹油脂的稳定性,一般通过在高温、低温、光照等不同的存放条件下,观察包裹原料外观、味道是否改变,来确定包裹对油脂稳定性是否有增益效果。过氧化值可以作为油脂被氧化程度的一种表征指标,国家标准《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给出了食品中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的方法。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未能够提供一种测定脂质体中包裹油脂的过氧化值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含有具有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的植物油脂质体,以提高该植物油的储存稳定性,并且该植物油脂质体在各种环境下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显著降低包裹的植物油被氧化的概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植物油脂质体,所述植物油脂质体包括植物油和氢化卵磷脂,所述植物油和所述氢化卵磷脂的质量比为(20-40):(1-5)。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脂质体在25℃下的平均粒径为15-25nm,更优选18-19nm。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至少包括牡丹籽油。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还包括燕麦仁油、米糠油、青刺果油、沙棘籽油、山茶籽油、甜扁桃籽油、西班牙鼠尾草油、西洋接骨木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米糠油、月见草油、乳木果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至少包括牡丹籽油,还包括米糠油、山茶籽油、燕麦仁油、亚麻籽油、月见草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植物油脂质体包括:植物油20-40份,氢化卵磷脂1-5份,水50-70份,对羟基苯乙酮0.1-0.5份,己二醇0.1-0.5份。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植物油包括牡丹籽油1-40份,米糠油0-10份,山茶籽油0-10份,燕麦仁油0-10份,亚麻籽油0-10份,月见草油0-10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上述植物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花物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6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