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5615.7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党黎军;沈植;张良平;陆军;杨辉;付龙龙;张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0 | 分类号: | B65G65/40;B65G65/4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准 动态 备用 煤系 | ||
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和方法,包括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第一分仓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相连,第二分仓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相连,第一给煤机和第二给煤机均与输送机相连。既定比例的煤种A和煤种B由给煤机出口进入带式输送机,由输煤皮带一起送入磨煤机,从而完成炉外掺混。该系统能实现不同煤质的煤种在炉外按照设定比例进行精准掺混。并且落煤口面积增加,分煤仓界面为光滑曲线形,可以避免传统原煤仓内煤的搭棚和死角积粉的情况,增强原煤在煤仓内的流动性,从而减小给煤系统蓬煤堵煤的几率。并且该系统简单可靠,改造难度小,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
背景技术
为降低燃煤电厂综合运行成本,大型火电机组用煤趋于复杂、多变。由于锅炉对煤种的适应性有限,为尽可能降低燃用偏离设计煤质较大的煤种带来的负面影响,电厂开始逐渐摸索配煤掺烧方法。根据不同煤种进入炉膛燃烧的方式,目前主要有3种掺烧方式,即间断性掺烧方式、炉外预混掺烧方式和分磨掺烧方式。间断掺烧方式一般只适合于挥发分、发热量、灰熔点温度接近的入炉煤质,目前大部分火电机组入场煤质难以达到此要求,因此适用范围较窄。分磨掺烧方式也有其自限性,高水分煤种就不宜分磨掺烧,因为这样做容易堵煤棚煤;高硫分煤种也不宜和低硫分煤种分磨掺烧,因为这样做虽然入炉煤的硫分算术加权平均值较低,但燃用高硫分煤的燃烧器出口局部烟气含硫量仍较高,水冷壁仍然存在高温腐蚀风险。针对这些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炉外掺混,使得各项煤质参数在进入炉内燃烧前就混合均匀,并保持在合理范围。
然而要实现炉外掺混,对混煤设备和混煤控制要求较高,一般电厂实施困难。例如建造筒仓进行配煤,造价过高,投资回报期较长。因此,大部分电厂仍然无法实现炉外掺混,不得不采取分磨掺烧方式。当入厂煤水分高时,给煤机堵煤棚煤频繁,处理不当时甚至造成锅炉灭火事故。当入场煤灰熔点低或者碱金属含量高时,锅炉结渣严重,存在掉大渣砸伤水冷壁引发泄露、炉膛负压波动大导致火检误判、排烟温度高、带负荷能力受限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该系统能够不仅能实现炉外掺混,还能精准计算和分配不同煤种的掺烧比例,使入炉煤质达到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精准配煤动态备用给煤系统,包括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第一分仓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相连,第二分仓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相连,第一给煤机和第二给煤机均与输送机相连,第一给煤机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给煤机入口隔离门,第二给煤机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给煤机入口隔离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的截面均为光滑曲线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的截面均为椭圆形。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分仓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一分仓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二分仓的截面从上向下逐渐减小,第二分仓的底部仓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70°。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输送机为带式输送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带式输送机连接有磨煤机。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带式输送机与磨煤机之间设置有皮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分仓和第二分仓,第一分仓的出口与第一给煤机相连,第二分仓的出口与第二给煤机相连,第一给煤机和第二给煤机均与输送机相连,能实现不同煤质的煤种在炉外按照设定比例进行精准掺混,并且该系统简单可靠,改造难度小,费用低。
进一步的,落煤口面积增加,分煤仓界面为光滑曲线形,可以避免传统原煤仓内煤的搭棚和死角积粉的情况,增强原煤在煤仓内的流动性,从而减小给煤系统蓬煤堵煤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5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