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3545.1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8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葛建明;黄安英;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4 | 代理人: | 邓贵琴;刘兆庆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装配 方法 | ||
1.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设备参数与产品特性建立模型;
S11、对前扣手、后扣手、左扣手及右扣手进行零点校正;
S12、采集扣手参数、托撑参数、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其中,扣手参数包括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前扣手至右扣手距离、后扣手至左扣手距离;托撑参数包括托撑最大行程;扣手与托撑的关联参数包括前扣手距托撑距离、前扣手距侧托撑距离、后扣手距托撑距离、后扣手距侧托撑距离;
S13、基于产品特性与S12所采集参数的关联性,建立匹配模型;其中,匹配模型包括以下模型参数:
前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短边齿厚推倒距离;
产品锁紧距离=托撑最大行程-产品短边长度;
前扣手压装次数=〔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短边首齿距离×2)-短边齿间间隔距离〕÷短边齿间间距+2;
前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侧托撑距离-(产品短边长度-短边首齿距离);
前后扣手移位间距=短边齿间间距;
后齿推倒距离=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产品长边长度)+短边齿厚推倒距离;
后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后扣手至侧托撑距离-(产品短边长度-短边首齿距离);
后扣手压装次数=〔后扣手至托撑距离-(短边首齿距离×2)-短边齿间间隔距离〕÷短边齿间间距+2;
右扣手压装次数=〔产品长边长度-(前扣手至托撑距离+长边首齿距离×2)-长边齿间间隔距离〕÷短边齿间间距+2;
右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前扣手至右扣手距离)+长边首齿距离;
右扣手间距=长边齿间间距;
左扣手压装次数=〔产品长边长度-(后齿推倒距离+短边齿厚推倒距离)〕÷短边齿间间距+2;
左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扣手至后扣手距离-前扣手至托撑距离+产品长边长度)-后扣手至左扣手距离+长边首齿距离;
左扣手间距=长边齿间间距;
S2、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录入;
S3、调用模型与待加工产品进行适配,生成设备运行参数;
S4、完成产品装夹、对刀及生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待加工产品参数的参数包括:
产品短边长度、短边齿厚推倒距离、短边首齿距离、短边齿间间隔距离、短边齿间间距;
产品长边长度、长边首齿距离、长边齿间间隔距离及长边齿间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S1建立的模型与S2录入的待加工产品参数,得到的设备运行参数包括产品锁紧距离、前齿推倒距离、前扣手压装次数、前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前后扣手移位间距、后齿推倒距离、后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后扣手压装次数、右扣手压装次数、右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右扣手间距、左扣手压装次数、左扣手首次移位距离、左扣手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S4具体为:
S41、完成待加工产品装夹及对刀;
S42、进行首件检测,若合格,导入批量生产,若不合格,转入S43;
S43、根据首件检测结果差异,进行参数修正,直至产品合格,导入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鑫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5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