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切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3511.2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雄;唐宁;娄娟;许锋;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玮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椒 组培苗 切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继代繁育方法,属于经济作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切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初代培养的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的无菌接种盘中,用灭菌的工具将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的基部即浸入培养基的一端的组织切除,露出新鲜组织,然后切成1~3片叶茎段。本发明利用特殊的切割工艺,大大减少继代增殖培养的代数,从而达到快速繁殖无刺花椒树苗的目的,在无刺花椒繁育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0136322.4”、发明名称为“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继代繁育方法”、申请日为2020.03.02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作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切割方法。
背景技术
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lum Linn.)的一种香料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既是香料植物也是传统的药用植物,栽培花椒兼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效益。花椒在我国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省及云南、贵州和西藏等地,按照商品类型可区分为北方红花椒、南方青花椒及产于山东的香花椒。
我国现已栽种花椒约200万hm2,年总产值约600亿元,花椒已成为支撑我国5000多万山区农民经济来源的支柱型经济树种。然而,由于花椒树干、枝、叶具刺,导致采收困难、成本极高。2011年花椒的采收成本约占销售收入的1/2~2/3,全国200万hm2花椒的年采收成本达300~400亿元。因此,花椒采收难已是花椒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若能以无刺花椒品种替代有刺花椒,将会大幅度的提高采收效率、节约采收成本。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花椒品种改良,并断断续续进行了无刺花椒品种发掘和培育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了“日本无刺花椒”,试栽于河北、河南等地,1994年日本在四川实施援助项目时也将其引入四川,2010年又自河北引入陕西凤县;由于“日本无刺花椒”与我国的花椒有本质的不同,其麻香味不足、产量不高、果面腺点深陷口状、抗寒性弱,我国南方的青花椒、北方的红花椒麻香味浓烈、高产、果面腺点泡状鼓出,因而一直未能在我国花椒生产中推广栽培。
目前,无刺花椒树的繁育方法主要为嫁接繁殖,但是嫁接周期比较长,受外界环境条件和病虫害影响大,使得嫁接无刺花椒的苗木质量差、成活率低,从而影响了花椒的质量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继代繁育方法。以解决无刺花椒采用嫁接繁殖的成活率低和产量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刺花椒组培苗的继代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代培养:将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置于培养基中,并在黑暗环境中培养5~9天,再置于光照强度为900~1100lux条件下培养6~8天,然后将光照强度增加至1900~2100lux培养12~16天,直至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生长至高度3~4cm,3~4个节间,且腋芽萌发数量不少于2个;
S2、切割:将经过初代培养的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的无菌接种盘中,用灭菌的工具将无刺花椒萌芽茎段的基部即浸入培养基的一端的组织切除,露出新鲜组织,然后切成1~3片叶茎段;
S3、第二代培养:将S2中切割好的茎段置于培养基中,并在黑暗环境中培养5~9天后,及时置于光照强度为900~1100lux条件下培养6~8天,然后将光照强度增加至1900~2100lux培养12~16天,直至茎段生长至高度3~4cm,3~4个节间,且腋芽萌发数量不少于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大学,未经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