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匿名策略的考核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1027.6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3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威;赵佳;时红梅;韩淳旭;丁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匿名 策略 考核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匿名策略的考核方法及系统,涉及匿名考核技术领域,包括:S1:根据用户数量随机生成若干账户,并初始化账户特征标识;S2:根据用户标签向账户中映射账户类别;S3:向用户随机分配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账户;S4:用户登录被分配的账户完成评分行为,提交评分数据;S5:校验提交评分数据账户的账户特征标识,完成考核。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匿名策略的考核方法及系统,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和纸质载体分发模式的匿名性相结合,打造双重匿名环节,既保证了投票全程匿名,又能避免管理员高权限账户潜在的泄露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匿名考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匿名策略的考核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严格基于纸质匿名投票的线下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参与人数规模不断壮大、考核测评工作愈加复杂的背景下愈发显得形式僵化、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数据分析,即基于纸质载体的传统手段难以胜任大规模用户需求的场景,对考核环节和工作总结步骤都带来了数据整理、最终呈现以及归档存放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而全程在线进行的考核评测又有着账号安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身份信息和评分细节泄露的重大隐患。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纸质载体与数字化发展技术在交叉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广泛实践十分必要。
将传统匿名投票评测工作直接照搬到互联网平台固然能够保证全局可追踪性,但从安全角度考虑始终是欠缺妥当,尤其是此过程中以常规的用户注册登录之类的模式进行的角色划分和前端、后端、数据库之间的系统结构从根本层面上难以保障匿名性。被赋予全局权限于一身的管理账户一旦出现安全漏洞就可能导致全部内容的泄露,带来人力资源管理和匿名评价考核宏观体系上的重大隐患。
与简单的匿名投票系统不同,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人力资源和复杂结构的人事架构下,匿名投票测评中具有部门分工差异、层级划分明确、组织架构多样等多种刚性需求,简单的不记名投票已无法满足。
例如,现代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中,随着业务复杂化和分支机构间人员流动,业务关系、部门归属、技术链条相互交织,组织结构对拓扑形态从传统的树形多层结构逐渐转化为多层次、网络化的复杂拓扑结构,针对组成人员的系统考核工作就出现了多边主体参与的情景。因此,有必要基于组织架构设计权限分层的用户映射系统。
而用户评分权限映射的复杂性可能带来账户安全方面的更多挑战,对此有必要采用线上生成账号与线下匿名分配相结合的路径来进行。这一过程中,为了确定匿名账户所对应的有评分权限的评分对象,需要明确公有评分对象的用户作为最小组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和纸质载体分发模式的匿名性相结合,打造双重匿名环节,既保证了投票全程匿名,又能避免管理员高权限账户潜在的泄露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匿名策略的考核方法,包括:
S1:根据用户数量随机生成若干账户,并初始化账户特征标识;
S2:根据用户标签向账户中映射账户类别;
S3:向用户随机分配与该用户的用户标签对应的账户;
S4:用户登录被分配的账户完成评分行为,提交评分数据;
S5:校验提交评分数据账户的账户特征标识,完成考核。
进一步的,所述S3中由与考核无关的第三方采用线下方式将账户分配至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账户特征标识包括:
有效性标识,用于判断用户账户是否有效,初始状态被置为通过;
时间标识,用于判断用户发送评分数据的时间是否小于考核截止时间,初始状态被置为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