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驱虫灭菌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5217.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7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朱玉章;许玉琢;慕容飞洋;刘之毅;熊胤臻;朱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65/12;A01N65/40;A01N59/00;A01N61/00;A01N31/06;A01N25/18;A01P3/00;A01P1/00;A01P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欢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驱虫 灭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制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驱虫灭菌香及其制备方法。天然驱虫灭菌香包括下述质量分组分:艾草60‑70份、炭粉6‑7份、苍术3‑7份、细辛2份、琥珀2份、龙脑4‑6份、檀香10‑14份、乳香3份。本发明得到的天然驱虫灭菌香可有效降低蚊虫侵袭,消毒灭菌。此款驱蚊虫香中的艾草、龙脑等香料气味辛芳,尤其是艾草挥发油和龙脑中易挥发的烯醇类物质可以有效驱蚊虫;苍术、琥珀、细辛等香料中的挥发油成分(如苍术挥发油、细辛挥发油等)可以有效灭菌,抑菌生长。此驱蚊虫香为复方香,其原料均来源于天然植物,对人体危害性小,且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驱虫灭菌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道,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传统生活中贵族阶层往往通过识香、品香、鉴香来丰富自身生活意趣。通过摆设香席、呈现香技和修练香法等环节,形成独特的文化和礼仪体系。合香是香道中重要的组成环节,是指用天然芳香类花草及辛香类香料及植物黏合剂(如白芨、榆树皮等)为原料,基于所需求的功效,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制定配方,根据香药特性进行炮制、按照不同工艺要求制成各种香品,其中传统香还必须根据香材药性和制香需求,经过窨藏才能成为可供使用的香品。
现代社会的香文化逐渐式微,断代日渐严重,造成香的文化性被不断削弱,香的功能性也持续单一化。除了祭祀用香外,用香不再是日常起居必备仪式,因此造成其存在性减弱,传统文化不断流失。针对合香应用性下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断代造成的香文化与香俗的流失;另一方面是传统熏香的使用问题。传统熏香的使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线香的熏焚,但是此种品香方式烟气过重,久熏可能会造成呼吸不畅;另一种则为隔火空熏,又称为隔炭空熏或埋炭熏香,此种方法虽然不会造成烟雾缭绕,但是操作麻烦且扩香略慢,目前市面也有电熏炉可以做香薰使用,所模拟的就是隔火空熏方式,但是价格高昂并未普及。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蚊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蚊香,分为线香和盘香,依靠点燃驱蚊虫,其主要成分为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以及菊酯类,其中有机磷成分的毒害性最大,且燃烧过程中产生超细微粒的烟尘,往往会对人和动物的呼吸道产生危害;另两类分别是电蚊香片和电蚊香,也采用熏香方式进行驱蚊虫,其中电蚊香片与电蚊香液含有易挥发物质,其主要成分为Es-生物烯丙菊酯,此类驱蚊虫香大部分为单一杀虫剂,往往使蚊虫易适应,从而导致驱蚊虫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天然驱虫灭菌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天然驱虫灭菌香,包括下述质量分组分:艾草60-70份、炭粉6-7份、苍术3-7份、细辛2份、琥珀2份、龙脑4-6份、檀香10-14份、乳香3份。
所述的艾草挂晒3个月后进行粉碎,去除新艾辛味,使艾草味道得到醇化再粉碎使用;所述的苍术取新鲜根茎洗去泥沙,剪去根须,用米泔水浸泡蒸制30-40min后,切成1-1.5cm的厚片,文火炒制微黄再粉碎使用。
取所述的艾草重量的一半和全部的细辛、苍术,混合后过40目筛2次作为抑菌混合液的制备原料;剩余所有的原料粉碎后过80目筛2次。
抑菌混合液采用下述制备方法制备:
每100g抑菌混合液的制备原料粉碎混匀后,通过间歇式喷雾装置加水配制成含有50%水分的样品,将样品浸润4-6小时后放入微波萃取装置,设定功率为480w,萃取3小时得到混合液即为抑菌混合液。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所述的天然驱虫灭菌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步骤:
步骤1,处理原料;取所述的艾草重量的50%和全部的细辛、苍术,混合后过40目筛作为抑菌混合液的制备原料;剩余所有的原料粉碎后过80目筛;余一半艾草是作为抑菌液挥发的载体使抑菌液不至于快速挥发,香气挥发均匀稳定,可以持续灭菌,同时具有中和非抑菌液香材香气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5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