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4942.7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H02M7/6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孙晓凤 |
地址: | 1001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装置 控制 策略 优化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包括:根据柔性互联装置模型,分别构建储能单元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下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基于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确定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模式下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以及确定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模式下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根据所述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混合势函数稳定性定理以及交流恒功率负载动态特性,得到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模式下所述柔性互联装置的控制策略,以及得到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模式下所述柔性互联装置的控制策略。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优化后的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能够抑制微电网系统中交流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作用,增强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系统由新能源发电单元、储能单元、交流和直流负载组成。其中,柔性互联装置作为连接微电网和电网的桥梁,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提升新能源发电系统和储能单元的集成能力,实现多个区域交流和直流负载的均衡控制。
随着微电网的不断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交直流负载皆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连接至微网母线,带来电能质量差、系统可靠性低、易受干扰等问题。而微电网中,大量闭环控制的电动机和变换器负载可视为交流恒功率负载,具有负阻抗特性,当发生负载功率大幅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切出、微电网工作模式切换等扰动时,交流恒功率负载会不断放大扰动信号,甚至导致整个微电网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多个微电网系统出现运行问题甚至会对电网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为了保障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并网运行,需要补偿交流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而相关技术中,并未利用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补偿交流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保证整个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包括:
根据柔性互联装置模型,分别构建储能单元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下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其中,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所述柔性互联装置;
基于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确定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模式下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以及确定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模式下所述微电网系统的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
根据所述非线性能量函数模型、混合势函数稳定性定理以及交流恒功率负载动态特性,得到所述储能单元充电模式下所述柔性互联装置的控制策略,以及得到所述储能单元放电模式下所述柔性互联装置的控制策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给出了储能单元在充电模式和放电模式下的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能够抑制微电网系统中交流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作用,增强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柔性互联装置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含柔性互联装置的微电网系统拓扑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交流恒功率负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柔性互联装置的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柔性互联装置的双向DC/AC变换器控制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柔性互联装置的双向DC/AC变换器的等效模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4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