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2768.2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5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闵磊;胡霏;包建旭;夏良志;丁元俊;袁创;周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N3/20;G01N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陈变花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车身 动态 扭转 弯曲 测试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状态下,测量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初始应变值和与每个应变检测器对应的初始位移值,所述四个应变检测器分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和右后部的螺旋弹簧上,所述初始位移值为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应变检测器对应的车身的第一检测点和车轮的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
静态下对所述车轮进行多次加载,并在每次加载后测量所述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准静态应变值和与每个应变检测器对应的准静态位移值;
针对每个应变检测器,根据所述初始应变值、所述初始位移值、多次加载后的准静态应变值和准静态位移值获得回归方程;
在行驶状态下测量每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应变值;
依据所述回归方程和所述动态应变值计算每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
依据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计算所述车身的动态扭转载荷和动态弯曲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第二检测点位于所述车轮的轮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第一检测点为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检测点所在的车轮的轮眉与经过所述轮心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之间的最低交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静态下对所述车轮进行加载包括:
将车辆停放在举升机上,使得四个车轮离开地面并固定所述车轮;
针对每个车轮,通过千斤顶对所述车轮进行加载,将所述车轮缓慢举起或缓慢放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线性拟合算法获得所述回归方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应变检测器的动态应变值作为所述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并根据所述回归方程计算因变量,作为所述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左前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与左后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车身的左动态弯曲载荷;
和/或
将右前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与右后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车身的右动态弯曲载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左前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与右前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车身前轴扭转载荷;
和/或
将左后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与右后部的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车身后轴扭转载荷。
9.一种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始状态测量模块、静态测量模块、回归方程获得模块、动态测量模块、动态位移值计算模块以及动态扭转载荷和动态弯曲载荷计算模块;
初始状态测量模块用于初始状态下测量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初始应变值和与每个应变检测器对应的初始位移值,所述四个应变检测器分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左前部、右前部、左后部和右后部的螺旋弹簧上,所述初始位移值为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应变检测器对应的车身的第一检测点和车轮的第二检测点之间的距离;
静态测量模块用于静态下对所述车轮进行多次加载,并在每次加载后测量所述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准静态应变值和与每个应变检测器对应的准静态位移值;
回归方程获得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应变检测器,根据所述初始应变值、所述初始位移值、多次加载后的准静态应变值和准静态位移值获得回归方程;
动态测量模块用于在行驶状态下测量每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应变值;
动态位移值计算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回归方程和所述动态应变值计算每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
动态扭转载荷和动态弯曲载荷计算模块依据四个应变检测器的动态位移值计算所述车身的动态扭转载荷和动态弯曲载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动态扭转和弯曲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检测器包括主应变片和补偿应变片,所述主应变片和所述补偿应变片固定在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三指定位置,并且所述主应变片的应变格栅和所述补偿应变片的应变格栅之间具有预定夹角;
所述主应变片和所述补偿应变片形成半桥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7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