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识别T-2毒素的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91433.9 申请日: 2021-05-28
公开(公告)号: CN113322259A 公开(公告)日: 2021-08-31
发明(设计)人: 王周平;孙安琪;李子坤;黄紫芸;季思颖;马静怡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115 分类号: C12N15/115;B01D15/20;C07D493/10
代理公司: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代理人: 聂启新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特异性 识别 毒素 适配体 亲和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识别T‑2毒素的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适配体亲和柱是将T‑2毒素适配体通过化学键偶联在载体上得到偶联胶体,将偶联胶体重悬后装柱得到。本申请所制备的适配体亲和柱可用于富集和纯化粮食、坚果、饲料、乳及乳制品、水产、中药、体液及水中的T‑2毒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异性识别T-2毒素的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T-2毒素(T-2toxin)是主要由三线镰刀菌、枝孢镰刀菌和梨孢镰刀菌筝镰刀菌属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T-2毒素是一种四环的倍半萜烯化合物,化学名4β-15-乙酰氧基-3α-羟基-8α-(3-甲基丁酰氧)-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分子式为C24H34O9,相对分子质量为466.2。T-2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污染玉米、燕麦、小麦、大麦、稻米等谷物产品。T-2毒素是非挥发性的,室温放置6~7年或在100~120℃下加热1h,其毒性依然不减。因此,T-2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尤其严重,其毒性作用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作用、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作用、免疫毒性以及对血液系统和软组织的损害。

目前,实际样品中的T-2毒素检测与精准分析多需要借助大型仪器,而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也为了保护仪器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且对前处理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样品前处理需要通过免疫亲和柱等净化步骤进行毒素的分离与提纯,去除样品中的固体杂质与其他干扰离子。免疫亲和柱(Immunoaffinity column,IAC)以抗体为作用主体,特异性结合样品中真菌毒素。因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净化效果好等优势,是目前使用最多、富集效能较强的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为载体,以随机偶联的方式将抗体分子固定在层析介质上制备亲和柱。然而由于抗体分子属于蛋白质类物质,对使用环境要求敏感。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若样品成分复杂则会干扰抗体的效能,从而降低免疫亲和柱的富集纯化效能。为了克服传统免疫亲和柱中存在的问题,以适配体为抗体代替物的适配体亲和柱愈益受到关注。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从体外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与靶物质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DNA或RNA片段。核酸适配体能够识别与之对应的任何类型的蛋白和低分子等靶物质,并与靶物质具有高度亲和力。与抗体相比较,核酸适配体有诸多优点,比如体外合成周期短、制备成本低、无需动物实验、稳定性好、对温度不敏感和易于修饰等等。

本发明获得的T-2毒素适配体亲和柱可用于富集纯化复杂食品样品中的T-2毒素,有助于提高后续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克服了传统免疫亲和柱对使用环境要求敏感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被T-2毒素污染的普通食品、饲料以及珍贵药材等,可通过适配体亲和柱净化分离实现去污染的目的,使污染品恢复其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异性识别T-2毒素的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适配体亲和柱采用链霉亲和素琼脂糖凝胶作为载体,可负载大量适配体从而具有极高柱容量,具有稳定性好、成本低、保质期长和易于修饰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特异性识别T-2毒素的适配体,所述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T-2毒素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

5'-biotin-CAGCTCAGAAGCTTGATCCTGTATATCAAGCATCGCGTGTTTACACATGCGAGAGGTGAAGACTCGAAGTCGTGCATCTG-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4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