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互爬升降柱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0829.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5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坚;林峰;常亚亚;宁智刚;王保栋;吴仍辉;韩洋;要志东;李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卓良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E04G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马尚伟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爬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互爬升降柱包括下支撑架,下支撑架包括承重桁架,两个承重桁架的正面和背面之间且靠近顶部和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桁架,两个承重桁架底部之间且靠近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塔柱连接梁,承重桁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承重伸缩梁,承重桁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支撑架和液压顶升系统的数量,实现上支撑架和塔柱的互相爬升,可以降低塔柱自由悬臂高度,提高抗风能力,同时也可节约塔柱的投入量,并通过液压油缸的伸缩,实现上支撑架和塔柱的逐层顶升,顶升时间短,不影响施工,通过下支撑架自带平台,可整体提升,在平台上可对埋件系统及液压顶升系统等进行多工况操作,更加高效、经济、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循环互爬升降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在超高层、桥梁H型塔、大坝等施工过程中,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工艺、新设备的逐渐增多,对施工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施工需求,越来越多的施工现场开始使用液压自爬模、顶模、自爬塔吊等设备,解决结构高、塔吊任务重、人工成本高、倒用量大的问题。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在超高层、桥梁H型塔、大坝等施工过程中液压自爬模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液压自爬模主要由承重三角架、上下架体、导轨、挂座、埋件系统、模板系统、后移装置、液压系统及多层操作平台等组成;在施工和爬升工况下,至少保证2层挂座附着,1层挂座倒用,但挂座需通过人工倒运,比较麻烦,且有安全隐患;液压自爬模的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也需人工倒运至下一层,周转使用;且一般顶升力不会太大,一般在20T以下,为保证顶升安全,实现整体提升,设置机位较多,控制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并且,在超高层施工中,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自爬塔吊等技术,一般内爬塔吊运用比较广泛,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电梯井、楼梯间里的塔机,或经改造也可用作内爬塔;在爬升过程中需要支撑梁在空中解体,向预定楼层倒运、安装,从而实现塔吊的爬升,在倒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其他塔吊配合吊运,降低塔吊利用率和施工效率,整体上常规的倒运爬升存在安全隐患大、效率低、质量控制难度大等缺点。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现场已广泛应用自爬升塔吊,但现有的自爬升塔吊需频繁倒运支承梁,来实现塔吊的自爬升功能,在倒运过程中,需借助施工现场的塔吊等吊升设备,降低塔吊利用率和施工效率,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大,效率低;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埋件大多不可周转,埋件周转率低,经济效益较差;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自爬升塔吊支承梁倒运不及时,存在施工过程中塔吊自由悬臂高度过高,塔身高度较大,抗风能力较低的问题,经济、安全性差;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大多自爬升塔吊存在多层进行一次爬升,爬升周期较长,施工效率较低,影响施工进度;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埋件拆装、支承梁拆装、架体调节等操作都是在无平台情况下作业,施工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操作设备仅适用于截面固定的结构,对于墙厚发生突变的情况,需要进行架体的二次拆改,增加高空作业风险,施工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良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卓良工程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