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矸石制备碱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0711.9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3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乐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C04B7/14;C04B7/36;C04B7/38;C04B7/52;C04B24/12;C04B103/5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534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制备 碱胶凝 材料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提供一种煤矸石制备碱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煤矸石送进行破碎、球磨,过筛得到煤矸石粉;(2)将煤矸石粉投入混合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后静置数天,抽滤、烘干;(3)将步骤(2)得到的煤矸石粉和盐泥混合后高温煅烧,冷却后二次球磨,过筛得到混合粉体;(4)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混合粉体50‑80份、矿渣粉20‑40份、激发剂4‑8份、水24‑36份;(5)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碱胶凝浆料;(6)将碱胶凝浆料注入模具中振动成型并在常温下养护至脱模,在66‑72℃下蒸养8h。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煤矸石废料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碱胶凝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矸石制备碱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碱胶凝材料因制备过程能耗低、排放低,且能提供与硅酸盐水泥基胶凝材料相似的性能,因而被认为是一种低碳胶凝材料。碱胶凝材料在反应机理、制备工艺等上面与传统的胶凝材料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它是利用具有火山灰活性或者具有潜在水硬性的硅铝材料为原料,与碱激发剂反应生成的。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被分离出来的废弃岩石,是我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采用堆填的方式处理煤矸石,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煤矸石中含硫物质的逸出或浸出,很可能会对大气、农田以及水体等造成污染。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分选工艺,拣出其中的黄铁矿;(2)用于发电;(3)代替河沙、碎石等骨料用来铺路;(4)煤矸石中含有银、锌、猛、铜、硼等元素,用于生产农用肥料,刺激农作物的生长;(5)制备碱胶凝材料。
用于碱胶凝材料的制备是煤矸石利用研究的新方向,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1525083.0公开了一种以煤矸石为原料的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计该胶凝材料含有以下成分:熟料92~95份、石膏3~7份和减水剂0.5~1.5份;其中,按质量份计熟料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活化煤矸石粉60~75份、生石灰25~40份、激发剂0.5~2份、水70~90份。将煤矸石进行机械-微波复合活化后,与生石灰均匀混合,通过化学强化、水热合成和低温煅烧法,并用超细水泥磨磨细,制得新型胶凝材料。该发明大量利用堆存的煤矸石,减少煤矸石占用的土地;又能节约自然资源,有效解决水泥原材料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制备方法简单、能耗低、凝结快、强度高、耐蚀性好,该胶凝材料各龄期的强度达到P·F32.5水泥相应强度要求。但煤矸石的活性低,制备出碱胶凝材料的性能往往不佳,难以广泛推广应用,取代传统胶凝材料。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矸石制备碱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解决现有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低,制备的碱胶凝材料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煤矸石制备碱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煤矸石送入液压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处理,然后在球磨机中球磨2h,过筛得到细度在0.25mm以下的煤矸石粉;
(2)将煤矸石粉投入混合酸溶液中,搅拌混合10-30h,静置数天后抽滤、烘干,所述混合酸由氨基磺酸和丁二酸复配而成;
(3)将步骤(2)得到的煤矸石粉和盐泥按质量比5:1混合后,在580-650℃的温度下煅烧3-6h,冷却后再放入球磨机内二次球磨,过筛后得到细度在50μm以下的混合粉体;
(4)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混合粉体50-80份、矿渣粉20-40份、激发剂4-8份、水24-36份,备用;
(5)将混合粉体与矿渣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激发剂与水混匀后得到的水溶液,得到碱胶凝浆料;
(6)将碱胶凝浆料注入模具中振动成型并在常温条件下养护至脱模,然后在66-72℃下蒸养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乐,未经王庆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0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及底座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维空间超声椭圆振动车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