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诱导高效制备黑色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8606.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黄益;孙广东;姚菊明;李永强;邵建中;吕玲玲;潘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59/00 | 分类号: | C09B5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方威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诱导 高效 制备 黑色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诱导高效制备黑色素的方法,分别以L‑酪氨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3,4‑二羟苯丙氨酸、L‑精氨酸和L‑丙氨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为反应前体,以过渡金属配合物/过硫酸盐、硫杂蒽酮类或染料/叔胺中任意一种为光引发体系,在光诱导下实现黑色素的高效制备。将光引发体系和氨基酸反应前体混合,置于特定波长光下辐照反应一定时间得到反应产物。进一步将产物经离心、过滤、干燥等处理后,除去残余光引发剂和未反应的氨基酸等,最终得到黑色素产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较高,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黑色素的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诱导高效制备黑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高分子蛋白质类生物色素,黑色素通常以聚合形式存在于动物皮肤或毛发,以及植物与原生生物体内。其含量与分布直接影响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黑色素主要由2种醌式构型的聚合物构成,即黑色素和褐黑素。其中黑色素表观颜色为棕色或黑色;褐黑素表观颜色为黄色或微红棕色。黑色素可有效保护我们免受紫外辐射、病毒及有毒金属离子的损伤。黑色素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因此研究和开发合成黑色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黑色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表明,在动物和植物中氨基酸是合成黑色素的最初底物。其合成路径以氨基酸的复杂氧化过程为主,包括在生物酶作用下,特定氨基酸被氧化为多巴醌,多巴醌经自动氧化生产多巴和多巴色素等。此外,一些微生物,如细菌、固氮菌、霉菌、放线菌等也可生产黑色素,其合成黑色素主要分为胞内和胞外两种方式,具有不受地域、季节限制,易于工业化等优势。
工业化制备黑色素主要以植物(如乌饭树叶、黑糯玉米穗等)和细菌(如出芽短梗酶菌等)为原料,采用化学提取法和氧化合成法对黑素色进行提取。CN200510104210.6公开了一种从乌饭树叶中提取天然黑色素的方法,该方法以天然植物乌饭树叶为主要原料,采用酶制剂结合溶剂提取天然黑色素,该提取方法的效率较常规的醇提取法高30~40%,但工艺较为繁琐,耗时较长。CN201110425750.X公开了一种生产天然黑色素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出芽短梗霉菌活化4~8小时,然后摇瓶培养12~36小时得到种子液,按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10%接种于发酵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发酵得到的发酵液在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所得上清液先以盐酸酸解,后用甲醇进行沉淀,得到黑色素粗品。与其他发酵培养基相比,采用该发明的培养基,黑色素产量由2.47g/L提高到10.74g/L,发酵周期由7天缩短为3天,使培养基底物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该方法仍存在工艺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
由于现有黑色素生产技术均存在工艺繁琐,耗时较长、提纯难度大等不足,因此开发一种简便、高效的黑色素制备方法对其工业化生产及其在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从,解决当前黑色素生产工艺繁琐,耗时较长、提纯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诱导高效制备黑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氨基酸作为原料;
(2)配制光引发体系;
(3)将光引发剂体系和氨基酸按质量比为1:10~1:100投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至澄清透明后,置于特定波长光下辐照5~30min得到反应混合物;
(4)对上述反应混合物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温度20℃,转速10000r/min,时间20min;移除离心上清液,并用特定溶剂对离心固体沉淀物进行3次重复洗涤过滤;60℃下对过滤产物进行烘干,即可得到黑色素产物。
优选后,所述的氨基酸为L-酪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3,4-二羟苯丙氨酸、L-精氨酸和L-丙氨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在选用多种氨基酸混合时,不同氨基酸间的质量比任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8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