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眼相机的视线追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7119.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2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袁洪春;戚建宇;张燕;樊家华;宋子洋;周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V40/1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机 视线 追踪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近眼相机的视线追踪方法,包括先采用近眼相机采集眼部灰度图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tep1.眼部图像预处理;
Step2.视线特征提取;
Step3.视线落点估计;
所述Step1包括以下子步骤:
Step11.获取感兴趣区域:获取眼部灰度图像中包含完整瞳孔部分的感兴趣区域;
Step12.中值滤波:对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眼部灰度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所述Step11包括以下子步骤:
Step111、图像预裁剪:以原始图像中心为中心点,选取长宽均为原始图像2/3的矩形区域对图像进行裁剪,仅保留矩形区域内像素,得到预裁剪图像;
Step112、感兴趣区域裁剪:设定像素数量阈值NUM,灰度级tn(n=0,1,2…,255),初始值t0=0,遍历预裁剪图像,计算灰度值小于等于t0的像素数量num;当num<NUM的时候,增加灰度级,即t1=1,重新遍历预裁剪图像,再次计算小于等于此灰度级的像素数num,并与NUM进行比较,重复此过程,直至num满足num≥NUM,记录此时的灰度级tn,并将其值赋予灰度阈值T,即令T=tn;然后将预裁剪图像中所有灰度值小于T的像素利用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瞳孔区域的灰度质心:
其中,图像左上角作为参考坐标系原点,i和j分别表示像素的横坐标和纵坐标,f(i,j)表示像素灰度值,m和n分别表示图像中像素总列数和总行数;
所述Step2包括以下子步骤:
Step210.二值化分割;
Step220.形态学处理;
Step230.获取最大连通区域;
Step240.瞳孔边缘提取;
Step250.光斑区域去除;
Step260.椭圆拟合;
所述Step220形态学处理时,利用公式(3)对二值图像先进行形态学闭运算处理,再利用公式(4)对形态学闭运算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处理,用以去除二值图像中的残余睫毛、瞳孔边缘噪点以及小面积阴影区域:
所述Step230获取最大连通区域时遍历整幅图像,标记出每个连通区域,并计算各个连通区域的像素数量,最后仅保留像素数量最多的连通区域,用以去除图像中的与瞳孔区域面积接近的噪声区域;
所述Step230步骤中,最大连通区域的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Step23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遍历图像,标号初始值为1,当遇到像素值为1的点时,判断其邻接的左、左上、上、右上这4个像素是否已被标记,若没有被标记则将该像素点赋予新的标号;若已被标记,则将该像素赋予同一标号,如果邻接像素存在多种标号,则将该像素赋予最小的标号,并将这多个标号记为一个等价对;
Step232、将存在直接或间接等价关系的等价对合并为一个等价序列,并赋予每个等价序列一个序列号,序列号以1为初始值逐次递增,然后重新遍历一次图像,将属于同一等价序列的标记像素赋予该等价序列的序列号,即标记出每个连通区域;
Step233、计算每个连通区域的像素数量,将像素数量最大的连通区域予以保留,将其像素值置为1,其余像素值均置为0,完成获取最大连通区域步骤;
所述Step240瞳孔边缘提取时,采用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利用一阶偏导的有限差分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双阈值法检测和连接边缘三个子步骤;
Step241、用一阶偏导的有限差分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
使用Sobel算子计算X和Y方向上的梯度以及梯度的方向角;
将待检测边缘的图像I分别与X和Y方向的卷积因子进行卷积,采用公式(5)如下:
求得X、Y方向的梯度后,再采用公式(6)计算梯度图像的幅值:
最后采用公式(7)计算梯度的方向角:
Step242、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
对Step241得到的幅值图像进行非极大值抑制,消除非边缘点的噪声并细化边缘,以待判断像素点为中心分为四个扇区,代表梯度方向的四个角度,将梯度角离散为圆周的四个扇区,对应于8邻域空间的四种组合;抑制逻辑为:沿着待判断点的梯度方向,比较前后两个点的幅值大小,若该点大于前后两点,则保留,若该点小于前后两点,则置为0,对每一个像素点都进行此操作,即完成了非极大值抑制;
Step243、用双阈值算法检测和连接边缘:
所述双阈值的机理为指定一个低阈值和一个高阈值,对非极大值抑制后的图像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如果某一像素位置的梯度幅值超过高阈值,则该像素被保留为边缘像素;如果某一像素位置的梯度幅值小于低阈值,则该像素被排除;如果某一像素位置的梯度幅值介于高、低阈值之间,则判断该像素8邻域空间的像素是否存在高于高阈值的像素,如果存在,则该像素被保留;
所述Step250光斑区域去除时,设置光斑灰度阈值Tspot,利用阈值分割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仅包含光斑区域的二值图像;利用光斑区域外接矩形中心作为中心,设置长宽为该外接矩形2倍的矩形区域,对该区域的像素坐标位置进行标记,将该标记范围内的像素的值置为0,作为假性边缘点进行去除;
所述Step260椭圆拟合时,通过计算瞳孔区域的对称性,将瞳孔分为遮挡和未遮挡两种情况,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拟合点采样方式,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瞳孔边缘点进行椭圆拟合,进而得到椭圆中心坐标,并将其视作瞳孔中心;
所述Step260椭圆拟合时,包括以下子步骤:
Step261、计算每行瞳孔左右边缘像素点之间的距离,找到距离最大的两个边缘点将其连接,作为瞳孔区域上下部分的分割线,然后分别求取上下部分外接矩形的高度H1和H2,计算二者之比R,得到公式(8):
Step262、将R的阈值设置为0.9,即当R≥0.9时,认定瞳孔未被遮挡;而当R<0.9时,认定瞳孔区域被遮挡;
Step262、采样点选取:对于瞳孔未被遮挡的情况,所有瞳孔边缘点均为有效采样点,采用随机10点采样的方法选取采样点;对于瞳孔被遮挡的情况,取瞳孔轮廓的左、右、下3个特征边缘点,即瞳孔区域上下部分的分割线与瞳孔左右边缘的交点,以及瞳孔边缘纵坐标最小点,同时对瞳孔轮廓的下半部分边缘进行随机7点采样,将这10个点共同组成被遮挡瞳孔的采样点;
Step263、建立二维平面坐标系下的椭圆方程,即公式(9):
x2+Axy+By2+Cx+Dy+E=0 (9);
其中x、y分别为横、纵坐标,A、B、C、D、E为待定参数,设Pi(xi,yi)(i=1,2,…,10)为瞳孔边缘轮廓上的采样点,依据最小二乘原理,所拟合的目标函数为公式(10):
F要达到最小,需要满足公式(11)条件:
因此得到以下公式(12)方程:
解此方程得到参数A、B、C、D、E的值,最后根据椭圆的几何运算计算出椭圆中心(Xe,Ye);
所述Step3包括以下步骤:
Step310、采用基于九点标定的二维多项式映射的方法,计算瞳孔中心坐标与交互界面标定点之间的拟合参数,采用的标定方法如下:将交互界面的长、宽三等分得到等面积的9个注视区域,取每个区域的中心点作为标定点,用户佩戴近眼相机,保持头部位置不动,眼睛依次注视标定界面上的九个点,同时记录每组瞳孔中心坐标及对应的标定界面注视点坐标;
Step320、建立公式(13)的二维映射方程:
其中,XC、YC分别为标定界面的标定点的横、纵坐标,Xe、Ye分别为对应瞳孔中心横、纵坐标,a0~a5和b0~b5为待定参数,将9组标定坐标数据代入方程组中,求解待定参数得到映射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1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组
- 下一篇:一种轧制钢板分层的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