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法在线再生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7111.7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韡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韡卿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方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在线 再生 活性炭 吸附 载体 方法 | ||
1.一种生物法在线再生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的方法,其包括:
步骤S1,在滤池中,将复合功能菌剂与活性炭类吸附载体和目标原水混合培养,驯化,获得具有稳定附着的适应于原水环境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的活性炭类吸附载体;
步骤S2,向滤池中通入目标原水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获得可排放水;
步骤S1包括:
步骤B,将复合功能菌剂、营养液与目标原水混合均匀,获得复合功能菌剂-目标原水混合液;
步骤C,将复合功能菌剂-目标原水混合液加入含有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的滤池中,并向滤池加入目标原水,使水位上升到刚好浸没活性炭类吸附载体,获得复合功能菌剂-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目标原水混合物;
步骤D,对复合功能菌剂-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目标原水混合物进行培养后,将滤池中液体排空;
步骤E,重复步骤B-D,使适应原水环境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稳定附着在活性炭类吸附载体中,获得具有稳定附着的适应原水环境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的活性炭类吸附载体;
在步骤E中,重复步骤B-D 2-3次;
当所述目标原水中的目标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氨氮时,在步骤B中,将复合功能菌剂、营养液与目标原水混合均匀,曝气,获得复合功能菌剂-目标原水混合液;且在步骤D中,向滤池中通入空气,闷曝,对复合功能菌剂-活性炭类吸附载体-目标原水混合物进行好氧培养;所述好氧培养的时间为5~9天;
所述复合功能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1的陶厄氏菌WQ2021001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2的辛芳芳红杆菌WQ2021002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3的盐单胞菌WQ2021003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4的鞘氨醇单胞菌WQ2021004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21645的不动杆菌WQ2021005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6的芽殖杆菌WQ2021006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47的短杆菌WQ2021007株中的至少两种、保藏编号CGMCC1.5361的黄色微球菌、保藏编号CGMCC1.10292的拜登罗尔红球菌和保藏编号CGMCC1.7745的淤泥芽殖杆菌组成;
所述目标原水的COD为200~3858mg/L,氨氮含量为13~96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含有葡萄糖、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营养液中碳、氮和磷的摩尔比为100∶5∶1;在复合功能菌剂-目标原水混合液中,所述复合功能菌剂与营养液中碳源的质量比为(1~10)∶1;所述目标原水与复合功能菌剂和营养液的总质量之比为(1~1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将复合功能菌剂-目标原水混合液均匀地分布于活性炭类吸附载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类吸附载体包括活性炭和/或活性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为煤制颗粒状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碘值为600~1100,强度>90%,比表面积为500~1200m2/g。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焦为碘值为400~800,强度>90%,比表面积为400~800m2/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保持水温在18~4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原水包括处理工业废水的调节池出水、初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高密池出水、MBR膜出水、RO膜浓水和冷却塔循环排污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工业废水包括纺织染整废水、石油石化废水、精细化工废水、煤化工废水、热能工程废水、造纸废水、医药废水、医疗废水、发酵废水、食品废水和市政废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韡卿,未经徐韡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1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口罩智能制造生产线
- 下一篇:多撬联动应急智能保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