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GR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7050.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卫;曹海翔;别所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6/18 | 分类号: | F02M26/18;F02B77/08;F02D21/08;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gr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EGR系统。高响应性地使流动EGR气体的进气通路、EGR通路的内壁的温度上升,并且精确地控制该温度。EGR系统使从发动机向排气通路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经由EGR通路流到进气通路而回流至发动机。EGR系统具备:各发热覆膜,被设置于流动EGR气体的进气通路(进气歧管)和EGR通路(EGR气体分配器)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壁;向各发热覆膜通电的至少一对正电极和负电极;检测进气通路和EGR通路的暖机状态的水温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以及电子控制装置,其基于被检测出的暖机状态,自EGR开始以前起控制向各发热覆膜的通电。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将从发动机向排气通路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气体经由EGR通路流到进气通路而回流至发动机的EGR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进气歧管”。该技术是在进气歧管中设置向多个分支管分配辅助气体(EGR气体、PCV气体等)的气体分配部,多个分支管用于向发动机的各气缸分配进气。与该气体分配部相邻地设置有流动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得到的温水的温水通路部。另外,在气体分配部与温水通路部之间的隔壁设置有导热率高的材料(含碳粉的树脂或金属板的嵌入成型)。而且,利用温水通路部的温水的热来高效地保持气体分配部的温度,从而抑制气体分配部中的冷凝水的产生或冻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44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气体分配部与温水通路部之间的隔壁设置有导热率高的材料,但是由于温水温度依赖于发动机的暖机状态,因此气体分配部的温度上升花费时间,而且难以精确地控制气体分配部的温度。
本公开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响应性地使流动EGR气体的进气通路和EGR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壁的温度上升并且精确地控制该温度的EGR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所记载的技术是一种EGR系统,构成为将从发动机向排气通路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作为EGR气体经由EGR通路流到进气通路而回流至发动机,EGR系统的宗旨在于,具备:发热覆膜,其设置于流动EGR气体的进气通路和EGR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壁;用于向发热覆膜通电的至少一对正电极和负电极;暖机状态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进气通路和EGR通路的暖机状态;以及通电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被检测出的暖机状态,自开始EGR以前起控制向发热覆膜的通电。
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通过经由正电极和负电极来向发热覆膜通电,由此发热覆膜发热,流动EGR气体的进气通路和EGR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壁被加热。在此,通电控制单元基于由暖机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进气通路和EGR通路的暖机状态,自开始EGR以前起控制向发热覆膜的通电。因而,自开始EGR以前起,与进气通路及EGR通路的暖机状态相应地对设置有发热覆膜的进气通路和EGR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内壁的温度或温度上升进行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第1发明所记载的技术,第2发明所记载的技术的宗旨在于,在向发热覆膜通电时,通电控制单元基于发动机启动时的暖机状态来控制通电时间。
根据上述技术的结构,除了第1发明所记载的技术的作用以外,与发动机启动时的暖机状态相应地调整向发热覆膜通电的通电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第1发明所记载的技术,第3发明所记载的技术的宗旨在于,在向发热覆膜通电时,通电控制单元基于发动机启动时的暖机状态,计算用于切断通电的通电切断暖机状态,在向发热覆膜通电后,基于通电切断暖机状态来切断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三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爱三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