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3745.5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胜;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聂秀娜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校验信息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得到第一纠错信息,第一纠错信息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一纠错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纠错信息,当第一数据包出错时,可以根据第一纠错信息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节省了重传的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协议也在不断的改进中。IEEE802.3通信协议的规范下,当发送端发送报文后,接收端会对传输的报文进行完整性的校验。发送端计算待发送的帧的循环冗余校验码(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32,CRC-32),并将该CRC-32填充在待发送的帧中,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到该帧后,重新计算CRC-32,如果错误,则表明帧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错误。
Go-back-N重传机制是实现链路级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常发送端会为每个帧设置一个序列号,每个发送的帧都会进入到重传缓冲区(retry buffer)里。当接收端接收到一个正确的帧时,发送端从重传缓冲区里清除该正确的帧。当接收到一个错误的帧时,发送端则把该错误的帧以及该帧之后的所有帧重发一次。
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一个错误的帧引入的时延至少为一个往返时延(Round-TripTime,RTT),如果链路的距离越长,该RTT时延就越大,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低时延的错包恢复机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可以应用于数据包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校验信息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校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得到第一纠错信息,第一纠错信息用于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包括第一纠错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纠错信息,当第一数据包出错时,可以根据第一纠错信息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节省了重传的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间在第一数据包之后。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包在第一数据包之后发送,因为第二数据包中携带了第一纠错信息,因此在第一数据包之后发送,当第一数据包出错时,只需要等待一个数据包的时延即可。
基于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数据包携带第二校验信息,第二校验信息用于对第二数据包进行校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包携带第二校验信息,可以对第二数据包进行校验,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基于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得到第一纠错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纠错算法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编码得到第一纠错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纠错算法对第一数据包进行纠错,提升了纠错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第一方面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纠错算法包括以下至少一个:BCH码算法、里德-所罗门码RS算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纠错算法为BCH码算法或者里德-所罗门码RS算法时,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