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1925.X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2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赵旭;姚志良;李晓益;翟羽佳;陈亚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30/13;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气藏调流控水完井 数值 模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属于酸性气藏水平井完井领域。本发明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考虑酸性气藏中硫沉积对控水的影响,模拟酸性气藏的开发特征,对酸性气藏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增强了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开发效果,实现了酸性气藏的控水稳气,提高了酸性气藏采收率,本发明能够为酸性气藏中的调流控水完井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酸性气藏水平井完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特别适用于具有边、底水的酸性气藏水平井调流控水完井。
背景技术
酸性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全世界已发现了超过400个具有商业价值的酸性气藏,酸性气藏中含有硫化氢,使得酸性气藏具有腐蚀性、堵塞性和剧毒性的特点,增加了该类气藏的开发难度。气相中溶解有元素硫,随着开采进行,储层压力逐渐下降,使得元素硫不断从气体中析出,如果储层温度低于元素硫的凝固点,则析出的硫为固态。部分固态硫会沉积在储层孔隙表面,堵塞气体渗流通道,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
对于存在边、底水的含水酸性气藏,产出水会造成边、底水侵入井筒,井筒出现积液甚至停喷,导致开发难度更大。对于酸性含水气藏的开发,需要做好酸性气体防腐和防堵措施,并同时做好控水稳气工作。
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表明,采用调流控水均衡产液剖面的方法是提高水平井产量,控制边、底水侵入的有效方法。调流控水技术中有代表性的为自适应调流控水技术,该技术加强了对不利流体突破后的进一步抑制作用,实现了延缓不利流体侵入、增加水体波及系数、延长气井生产周期和提高气藏采收率的目的。
中国专利公开文献CN111378423A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含水低渗气藏的高含硫天然气井控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采用纳米流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性高,配合分散剂、复合交联剂、增强剂,大大提高了产率,但是该专利提出的高含硫天然气井控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是利用化学封堵原理来封堵出水地层,阻止地层水进入井筒,而且该控水剂对流体没有选择性,无法实现自适应调流控水。同时,该专利没有提出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的设计方法。
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酸性气藏的调流控水完井设计方法,无法指导酸性气藏中的调流控水完井优化设计,导致调流控水技术在酸性气藏中无法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在酸性气藏中合理设计自适应调流控水完井参数,优化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参数组合,并预测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效果,增强调流控水有效性,实现酸性气藏控水稳气,最终提高酸性气藏采收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数值模拟方法,所述方法考虑酸性气藏中硫沉积对控水的影响,模拟酸性气藏的开发特征,对酸性气藏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增强酸性气藏调流控水完井开发效果,实现酸性气藏的控水稳气,提高酸性气藏采收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采集酸性气藏的地质参数与生产参数;
步骤二:建立酸性气藏目标区块地质模型;
步骤三:建立酸性气井单井地质模型;
步骤四:确定酸性气藏硫沉积的时变表皮系数;
步骤五:确定酸性气井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规格;
步骤六:酸性气井自适应调流控水完井设计;
步骤七:酸性气藏调流控水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
步骤八:获得最优酸性气藏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