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防静电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1621.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扬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扬萍 |
主分类号: | D03D15/47 | 分类号: | D03D15/47;D03D15/533;D03D15/50;D03D15/20;D01F1/09;D01F1/10;D01F6/92;D01F6/90;D03D15/217;D03D15/2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静电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改性合成纤维20~40份,天然纤维30~50份,甲壳素纤维10~20份,导电纤维10~20份;
所述改性合成纤维将合成纤维与抗菌剂、防静电剂、交联剂共混、熔炼纺丝改性构成,即将合成纤维破碎到20-80目后放入熔炼机中,加热到50~290℃,使其软化或熔化,再依次加入抗菌剂、防静电剂、交联剂,持续加热,以80~18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2h,制成改性合成纤维混合溶液,将改性合成纤维混合溶液加入到熔融纺丝机中,调节纺丝温度为220~240℃和纺丝速度为1000~1500m/min,进行纺丝,得到改性合成纤维;
所述抗菌防静电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改性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甲壳素纤维、天然纤维依次周期性间隔排列,螺旋交捻形成经纱;
步骤二:将天然纤维、甲壳素纤维、天然纤维、导电纤维依次周期性间隔排列,螺旋交捻形成纬纱;
步骤三:使用经纬纺织机,将步骤一得到的经纱和步骤二得到的纬纱相互沉浮,交错编织形成抗菌防静电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合成纤维的抗菌剂、防静电剂、交联剂、合成纤维的重量比例为抗菌剂:防静电剂:纤维交联剂:合成纤维=1:1: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性合成纤维中的抗菌剂为纤维用天然抗菌剂,为薰衣草油、艾草油、白茶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改性合成纤维中的防静电剂由吸水树脂和炭黑组成,使用固相反应法,将吸水树脂放入球磨罐中,加入锆球,再加入炭黑,控制球磨搅拌速度为300r/min,球磨温度为80~120℃,搅拌时间为4~6h,反应后得到防静电剂;其中吸水树脂与炭黑的重量比例为吸水树脂:炭黑=3:5,吸水树脂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改性合成纤维中的交联剂为脲乙二醛,羧甲基纤维素钠,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改性合成纤维中的合成纤维为涤纶纤维和/或锦纶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纤维为导电高分子纤维,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数依次称取100份的苯胺、50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50份的微晶纤维素、50份的甘油混合搅拌均匀,均质后,倒入纺纱机中,进行纺纱,得到高分子导电纤维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静电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为棉纤维、蚕丝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扬萍,未经徐扬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6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