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9139.6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献;侯鹏冲;刘宇欣;卢倩;姚金水;刘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1/12 | 分类号: | C08G61/12;C09K11/06;G01N21/66;G01N21/76;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聚 衍生物 电致发光 体系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公开涉及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及其构件方法和应用,所述发光体系包括聚咔唑衍生物和共反应剂;所述聚咔唑衍生物具有如下式Ⅰ结构:式Ⅰ中,聚合度n=50‑72;聚咔唑衍生物的烷基CnH2n+1中的n为2‑20,优选的,为2,4,8,16;所述共反应剂包括三丙胺。该电致发光体系既能保留共轭聚合物的强电致发光信号,又能改善传统液相电致发光体系的假阳性现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发光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的激发,在电极表面形成激发态物种,然后经历能量弛豫迅速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产生发光的现象。ECL结合了化学发光法的超灵敏性和电化学方法的高可控性,具有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分析快速简便等独特的优势,在生物化学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但是,ECL试剂种类的缺乏限制了电致发光方法的发展,目前被研究最多的电化学发光活性物质有三联吡啶合钌Ru(bpy)32+、鲁米诺(1.09V),但是他们的激发电位较高,若将其用于传感体系,会对待检测的生物分子造成伤害。因此,发展一种具有低激发电位的电致发光试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相当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
共轭聚合物(Conjugated polymers,CPs)的激发电位较低,且其饱和键和不饱和键交替结构使得电子在离域的Pz轨道上与邻近碳原子的Pz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大π键结构使得电子和能量能够沿着共轭主链传递,表现出独特的光、电性质,如荧光量子产率高、光捕获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性,在电化学过程中能够作为电子载体,起到信号放大的作用。
但是至今,在分析化学领域里鲜见关于共轭聚合物作为电致发光试剂用于传感器信号放大的报道。且一般用于电致发光传感体系的聚合物都是水溶性的,易在检测过程中对实验结果造成假阳性影响。所以,构建一种固相的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液相电致发光体系的假阳性现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及其构件方法和应用,该电致发光体系既能保留共轭聚合物的强电致发光信号,又能改善传统液相电致发光体系的假阳性现象。
具体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所述发光体系包括聚咔唑衍生物和共反应剂;所述聚咔唑衍生物具有如下式Ⅰ结构:
式Ⅰ中,聚合度n=50-72;聚咔唑衍生物的烷基CnH2n+1中的n为2-20,优选的,为2,4,8,16;所述共反应剂包括三丙胺。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的构建方法,将聚咔唑衍生物、粘结剂、有机溶剂混合后球磨;球磨后的样品修饰到工作电极表面上,烘干后浸于共反应剂中,获得电致发光体系。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所述的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和/或所述的构建方法在传感器信号放大领域中的应用。
本公开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探究聚咔唑类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的工作电极、共反应剂、温度、粘合剂等因素,构建了具有优异ECL性能的固相聚咔唑衍生物电致发光体系,该电致发光体系既能保留共轭聚合物的强电致发光信号,又能改善传统液相电致发光体系的假阳性现象,提高检测可信性和灵敏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9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